摘要:海洋气溶胶中有机组分种类繁多,组成复杂,不仅受到海洋源的影响,还会受到经长距离运输的陆地源气团的影响。...海洋气溶胶中有机组分种类繁多,组成复杂,不仅受到海洋源的影响,还会受到经长距离运输的陆地源气团的影响。南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外海,其海洋气溶胶中化学组分的浓度和组成受到周围地区排放源的显著影响。然而,目前有关该海域海洋气溶胶中有机组分的系统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选取位于南海西北部的涠洲岛作为海洋固定站点采集PM2.5昼夜样品,并参加2013年和2014年南海开放海域航次,分别采集南海北部和南海西部海域的TSP样品,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中的有机分子组成。GC-MS分析得到11大类的有机化合物,分别是正构烷烃、正构脂肪酸、正构脂肪醇、糖类、木质素/树脂产物、固醇类、藿烷、多环芳烃、芳香酸、羟基/多元酸和生物源二次有机气溶胶标志物。此外,利用其他化学组分数据(OC、EC、稳定碳同位素和水溶性离子),并结合火点和气团后向轨迹分析、分子标志物示踪法以及主成分分析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南海海洋气溶胶中有机组分的可能来源及其贡献大小。研究结果显示:(1)涠洲岛海洋气溶胶中有机组分主要受春季东南亚北部生物质燃烧的影响。糖类化合物和脂肪酸是含量最高的两类有机化合物,且左旋葡聚糖是其中浓度最高的化合物,在白天和夜晚样品中的浓度分别为4.33–517 ng m-3(114±120 ng m-3)和2.31–955 ng m-3(170±204 ng m-3)。(2)在涠洲岛采样期间,OC和EC浓度出现两个明显的峰值,分别标记为E1和E2。E1和E2期间涠洲岛海洋气溶胶中左旋葡聚糖的浓度很高,火点和气团逆轨迹分析结果显示,气团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活动剧烈的东南亚北部地区。尽管E1和E2期间样品均受到生物质燃烧的严重影响,其生物质燃烧的类型以及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和组成存在差异。E1期间,生物质燃烧的类型主要为硬木和C4植物,而E2期间样品主要受软木和C3植物燃烧的影响。E1期间气溶胶受生物质燃烧的影响更加显著,而E2期间气溶胶中有机物的来源更加复杂,且其中大气二次氧化的贡献较大。(3)2013年南海北部和2014年南海西部海洋气溶胶中有机组分主要受周围国家和地区陆地排放源的影响,各种生物源排放(包括高等植物蜡、生物质燃烧和陆生初次生物源)和大气二次氧化的贡献较大。主要受陆地源影响的样品中有机组分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余样品。(4)各种生物源排放等陆地混合源对2013年南海北部样品中有机物的贡献较大,且其中各有机物的浓度彼此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源区和/或传输途径。2014年南海西部样品则主要受来源于东南亚地区生物质(C3植物)燃烧的影响。更多还原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