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提供事实型数据与分析型结论的双重支撑

以舆情信息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结合先进的数据挖掘情报分析模型辅以专家智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智库视野 > 国内理论动态 >新闻详情

积极引导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

2017年05月02日 05: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收藏

    对话人: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高晓林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臧秀玲

  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教授 韩强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日渐增多。同时,中国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引起海外学界关注。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其中既有客观公正的研究,也不乏带有意识形态偏见的曲解。塑造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需要学界从学术维度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本报邀请三位学者深入对话,一方面辨析当前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价值与不足,另一方面也探讨未来如何通过学术研究、交流,让世界全方位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成功的经验。

  研究视角多维 渐成学术热点

  《中国社会科学报》: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主要关注哪些方面?近年来形成了哪些学术热点和研究趋势?

  韩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海外对中国共产党呈现出日益关注的态势。因此,正确认识海外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非常重要,由此也造就了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该研究也由此成为海外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主要分为党史和党建两大领域。其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史重大问题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海外学者关注的重点,主要包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政策以及中国共产党其他重大问题的研究;对党建研究的关注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以及中国共产党未来走向等议题,尤其对当今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关注较多。

  高晓林: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已经逐渐发展成国际学术热点。从研究趋势看,近些年,从更客观更全面的视角、从中国实际出发的研究在逐步增加。海外学界从以往主要关注中国民主、人权、宗教等话题逐步转向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维视角,立体研究中国共产党;研究中注意新资料的运用,尤其是新档案资料的挖掘;不仅越来越全面地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而且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现实问题高度关注,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研究成为亮点;研究方法多样,注意多学科方法交叉运用。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中国共产党有高度理论创新能力,不是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模式和中国迅速崛起的核心关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模式的创造者;一些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自我调适性。

  臧秀玲:近年来,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包含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自身建设和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党史、政党领袖人物、政治发展、治国理政新举措以及中国共产党发展前景等有关问题的研究,以沈大伟、大卫·兰普顿、裴宜理、郑永年、李侃如等一批学者为代表。代表性的观点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制定政策方向时具有更强的执政风格;作为“治理中国”的中国共产党,其持续性主要来自于对行政政治权力的全面支配,来自于对党的上下级领导关系所提供的全国性纪律,等等。

  海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最新动态十分关注。他们积极评价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决策,并极为关注这些决策的实施过程。关于中国共产党前景的研究也是海外研究兴趣之一。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版出版后,海外研究者普遍认为,从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中可以透视当代中国政治与社会的运行机制及其未来走向等问题,认为阅读该书是“解码当代中国”的重要方式。大部分海外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和战略筹划能力,对其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从总体上看,当前的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逐渐呈现出细致化、系统化特征,部分抛去了简单化的意识形态色彩,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严密的、典型的政党和政治共同体进行研究,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过程、决策机制的研究也日渐细致。

  质量参差不齐 偏见有待破除

  《中国社会科学报》:应该如何看待海外研究的价值与不足?

  韩强:海外的中国共产党研究展示了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视角,提供了一些如实证研究、人性假设、预测研究、精英理论等新的研究范式,形成了一些特色研究领域,提出了较多具有新意的观点。

  臧秀玲:对于我们本土学者来说,海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和阐释呈现出鲜明的异域特色,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思想话语和认识维度,有助于我们突破自身的视域盲点,借鉴其优长,解读其用意,辨析其不足,兼容并蓄,在学术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中不断拓展中国共产党学研究的理论视域和研究领域。中西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的差异也有助于我们观察和掌握不同政治立场、理论偏好和文化视域下的认知逻辑,以便有力有效地构建中国自身的话语体系。

  高晓林: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确实有助于拓宽理论研究视野,增进不同思维语境下的对话与交流。尽管海外学者从中国实际出发的研究逐步增加,但试图给中国共产党建构一个负面形象的研究也始终存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不排除由于存在文化背景的差异,获得资料后能否准确翻译和理解的问题;还有一些研究者受西方传统价值观和立场主导,主观臆断,给中国共产党贴上各种标签,造成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错误认知。

  臧秀玲:这些带有偏见色彩的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明显缺陷,表现在: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秉持的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立场;基于西方政党政治理论、以西方话语体系评判中国共产党,等等。这就导致难免会在思维和认知上以偏概全,研究资料的选用出现倾向性、随意性现象,致使结论往往有失公允。

  韩强:历史观的缺陷、容易犯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是海外学者研究中国共产党时所有不足中最致命之处,也注定了他们的研究难以从宏观和根本上解释中国共产党诞生、执政、壮大的历史必然性问题;研究多为问题式的研究,缺乏系统性,从而割断了事物的联系性,使一些问题和结论有夸大的嫌疑;对中国共产党存在误解,看不到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传统、组织与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对马克思主义存在反感和抵触情绪,否认其科学性、真理性;为本国政府及特定机构服务的立场制约了研究的客观性;此外,学者观点与民众认知契合不够,致使研究结论难以代表大多数民众的意见,在自媒体时代这种不足正日益显现出来。

  高晓林:总的说来,海外中国共产党的研究质量参差不齐,既有非常好地运用史料、客观研究评价中国共产党的论著,也有资料选取不严肃、大而化之的研究,更有站在意识形态角度、不公正不客观的评价。希望通过掌握更多研究资料、国内研究成果外译以及国外学者的实地调研,这些不足能得到改善。

 

标签:

相关文章 更多+

热点·推荐

一季度经济工作怎么干?省政府常务...

强信心·开新局|凝聚起自信自强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

学习进行时|以典明志 总书记这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希望与挑战并存。

黄坤明同志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今天是农历新春上班开工的第一天,我们云集方方面面的代表、纵贯省市县各级,隆重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成之惟艰!2022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

新一届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领导班...

1月16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广州胜利闭幕。黄楚平当选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

一图读懂: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

1月12日上午,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省长王伟中代表省人民政...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被誉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当下的...

图解:谋篇“十四五”,习近平这8...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长9.9%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31.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