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提供事实型数据与分析型结论的双重支撑

以舆情信息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结合先进的数据挖掘情报分析模型辅以专家智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智库视野 > 国内理论动态 >新闻详情

纳入民法调整的见义勇为制度

2017年05月03日 05: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收藏

  《民法总则》第183、184条将见义勇为行为纳入民法调整范围,建立了民法上的见义勇为制度,赋予了见义勇为行为人损害赔偿请求权及损害补偿请求权。

  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有明显区别

  见义勇为是指非因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而同违法犯罪行为、自然灾害、突发事故以及治安事件进行斗争,以及为了维护其他主体的合法的人身、财产权益而不顾自身安危采取的行为。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自愿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

  无因管理与见义勇为具有某些相似性,比如:行为人行为之初均不负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因此职业上、身份上负有特定义务的履职行为一般不属于无因管理和见义勇为;行为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避免损害、危害的发生,因此同属于替他人照管事务的行为;行为本身均不具有违法性,因此受到法律的保护和肯定;行为的结果均可以导致债的发生,等等。但二者之间亦存在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二者的调整范围不同。见义勇为的事务调整范围主要包括:同正在实施的犯罪行为进行斗争表现突出的;抓获、扭送、报告在逃或者被通缉的罪犯、犯罪嫌疑人,或者提供破案线索、协助破案表现突出的;同正在实施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治安事件进行斗争表现突出的;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同自然灾害、突发事故作斗争表现突出的;其他为了维护其他主体的合法的人身、财产权益而不顾自身安危的行为,等等。而无因管理中的“所谓事务,系指有关吾人生活利益之一切事项而言”,“是指有关人们生活利益并能成为债务目的的一切事项。它可以具有经济性质,也可以不具有经济性质;可以是单一事务,也可以是复合事务;可以是有关财产范畴的,也可以是有关人身范围的;可以是事实行为,也可以是民事法律行为;可以是一次性行为,也可以是继续性行为。但是,下列事务不属于无因管理中的事务:违法事项,如寄存赃物;不适宜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纯粹宗教、道德、习俗、公益性质的事项;纯粹自己的事务;依法必须由本人亲自实施或经本人授权才能管理的事项”。可见,无因管理的事务范围远较见义勇为调整的事务范围为大。

  尽管某些无因管理行为具有人身危险性,如勇救落水者、抓住冲向某人狂奔之烈马或疯犬等,但是应该说,这是无因管理活动中数量较少的一类。绝大多数无因管理行为均属管理与服务行为,“主要是指对财产的保存、利用、改良或者处分行为以及为他人提供帮助与服务的行为”,行为本身通常不具有危险性。见义勇为行为虽然不以行为自身的危险性为成立的必要条件,但是应当看到,极大多数见义勇为行为自身都具有相当的危险性。正因为如此,各国(地区)立法上对于见义勇为行为者的救济力度明显要大于对于无因管理管理者的救济力度。

  第二,二者在法律渊源及请求权的性质、范围与行使条件等方面存在不同。我国目前已有20多个省、100多个市颁布了见义勇为保障与促进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见义勇为行为不仅涉及私法关系,亦涉及公法关系,其行为者不仅享有私法上的请求权,亦同时享有公法上的请求权。见义勇为的行为人不仅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补偿,亦有权请求行为地的地方政府授予荣誉称号、记功、颁发奖金、支付医疗保障金、残疾保障金、受抚(扶)养亲属生活保障金、抚恤金等。上述请求权的行使不以行为人受到损失、损害为必要条件。而在无因管理中,管理人的请求权主要为私法上的请求权、其内容主要包括必要费用偿还请求权、负债清偿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及损害补偿请求权等,也就是《民法总则》第121条所谓的“必要费用”,该权利的行使以管理人已有支出或受到实际损害为必要条件。

  第三,立法目的不同。无因管理属于典型的私法上的制度,立法目的在于维护私权私利,促进私生活之安康。而见义勇为制度跨越公法与私法两个领域,立法目的不仅在于维护私权私利,亦有维护公权运作、公共秩序及促进社会公益之立法目的,以彰显危难相助、扶危济困之社会风尚。

  第四,程序适用上的不同。因为无因管理所产生债务之请求权主要适用民事诉讼程序。而因为见义勇为所发生之请求权,有些适用行政申请程序或者行政诉讼程序,例如授予荣誉称号、记功、颁发奖金、支付医疗保障金、残疾保障金、受抚(扶)养亲属生活保障金、抚恤金等即属此,有些则适用民事诉讼程序,例如损害赔偿请求权及损害补偿请求权即属此。

  第五,行为过程中能否中途停手不管问题上也存在不同。在无因管理中,针对行为人着手管理事务后能否中途停手不管之问题,目前学界通说认为:“如终止管理较之管理更为不利的,管理人有继续管理之义务。”也就是说,管理人原本不负义务,只要中途停止管理没有使被管理人处于比管理之初更加不利的状态,管理人可以中途停止管理。《日本民法典》第700条则明确规定管理人有继续管理的义务,除非管理的继续违反本人意思或显然对本人不利。而对于见义勇为行为,考虑到行为自身的公益性与危险性,通说认为行为人可以自行选择中途停手不管,即使停止行为时被救助对象处于比救助之初更加不利的状况,只要这种状况非由救助行为引发,且行为人自身能力不济或同样处于较为危险的情形之中即可。

 

标签:

相关文章 更多+

热点·推荐

一季度经济工作怎么干?省政府常务...

强信心·开新局|凝聚起自信自强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

学习进行时|以典明志 总书记这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希望与挑战并存。

黄坤明同志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今天是农历新春上班开工的第一天,我们云集方方面面的代表、纵贯省市县各级,隆重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成之惟艰!2022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

新一届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领导班...

1月16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广州胜利闭幕。黄楚平当选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

一图读懂: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

1月12日上午,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省长王伟中代表省人民政...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被誉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当下的...

图解:谋篇“十四五”,习近平这8...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长9.9%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31.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