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日外交交涉中的民众因素(1931年-1932年)

导  师: 左双文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是日本大规模侵华战争的扩大和继续,也是南京国民政府继济南事件之后面临的又一个难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南京国民政府还要应付声势浩大的民众抗日救亡运动。本文拟从民国外交史的角度,着重研究九一八到一二八这一历史时期中,民众(公众舆论)在中日外交史中的角色、活动、作用,这些活动对外交进程的影响等等。  本文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进行阐述:一是事件爆发后以民众团体为代表的抗日救亡活动,以及这些民众运动对国民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具体来说“九·一八”事变之后民众运动经历了从受南京国民政府控制到《淞沪停战协定》签订为标志发展达到高潮;二是国民政府对民众运动的态度,就本文来讲,国民政府对民众运动的态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事变开始时对民众运动进行引导,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民众运动采取的方式愈加多样化,暴力成为最主要的方式,此时国民党当局对民众运动态度也愈加强硬。总体而言国民政府的态度一度采取放任或暗中鼓励的态度,但由于害怕被共产党利用或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而回到反对和禁止的立场。

关 键 词: 南京国民政府 外交活动 民众运动

领  域: [政治法律—政治学] [政治法律—外交学]

相关作者

作者 栾成
作者 郝明
作者 丁希宇
作者 饶品良
作者 胡浩宇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唐娟
作者 孙晓玲
作者 宋腊梅
作者 刘琳
作者 范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