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贾宝玉思想初探——从贾宝玉的阅读行为分析其思想发展

导  师: 余皓明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一直存在一个关于贾宝玉形象认识的误区--叛逆、"不喜读书",然而都承认,即使只接受过两小段私塾教育,贾宝玉的文学修养还是相当高的。为什么读者会产生这种认识误区?怎么样理解贾宝玉"不喜读书"和文采风流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之间的矛盾?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笔者在阅读疗法的视野下,对这位"富贵闲人"不同人生阶段的阅读行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且从阅读疗效的角度理解他的思想发展过程。  本文以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为线索,按照审美心理活动中共鸣--净化--领悟的发展链条,对贾宝玉的阅读现象展开全面分析。《寄生草》这支曲文切合了贾宝玉的艺术偏爱,这是读者与文本发生心灵共鸣的必要条件,亦是阅读疗法得以适用的前提,贾宝玉在鲁智深的身上,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自主地进行心理宣泄,积极地治愈创伤,进入角色的世界去体验"无牵挂"的禅机。作为封建贵族的贾宝玉深受儒家经典熏陶,但是他拒绝成为程朱理学所塑造出的禄蠹,而是大力推崇孔孟的真儒思想,并且接受了《四书》等儒家经典所要求的"冒牌读者",成为封建社会的坚定拥护者。在大观园这个隔绝经济仕途的世外桃源,他有机会接触到社会底层的市民文学,爱情传奇小说对冲破宝玉心中的礼教枷锁,催生对爱情与自由的向往发挥了不可估量的暗示作用。但是,儒家经典、市民文学都没有提供他所碰到的人生问题的解答,他仍然陷在生活的苦闷中,找不到命途不为自己掌握的真正原因,他只能跑到佛家、道家的哲理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力量。他"喜聚不喜散"的隐忧和对浮糜生活的厌倦使他偏爱接受庄老佛禅的虚无哲学思想,他的感情中有一种通向佛老的契机根性,在和林黛玉、薛宝�

关 键 词: 小说创作 红楼梦 人物形象 阅读行为

领  域: [文学—中国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曾扬华
作者 邓国伟
作者 汤克勤
作者 葛纯
作者 郎镝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周礼红
作者 祝学剑
作者 张克
作者 李红霞
作者 武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