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表征动量的时间一致效应及神经机制

导  师: 金花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观察者对运动刺激终点的记忆会沿着运动方向向前偏移,这种向前偏移被称为表征动量(representational momentum)。对于补偿视知觉系统的延迟和决策延迟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更好地适应处理不断变化中的外周环境。在研究动态信息加工的领域,对表征动量现象和机制的探讨一直是热点问题。  在表征动量的研究中,刺激间隔(Interstimulus Intervals,ISI)和储存间隔(Retention Interval,RI)是影响偏移量大小的两个重要的时间因素。但是,以往的研究通常只考虑了单个时间因素对表征动量的影响,较少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在本研究中,将同时考虑刺激间隔和储存间隔对表征动量的影响,并关注两者一致时的表征动量。为此设计了两个行为实验,分别考察了经典刺激间隔(ISI=250ms)和延长刺激间隔(ISI=550ms)下储存间隔对表征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表征动量随着储存间隔(250-550ms)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是,刺激间隔可以调制这种影响过程,表现为当刺激间隔与储存间隔一致时(ISI=RI=550ms)会产生较大的表征动量。  在实验2的基础上(ISI=RI=550ms),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进一步探讨了表征动量时间维度上的神经基础。结果发现,与对照任务相比,表征动量任务记忆靶刺激引起N1波幅的减小,以及N2和晚期负成分(LNC)、晚期正成分(LPC)波幅的增大;同时,探测刺激则引起了变化觉察特征波P1-N1-P2系的负向偏移,以及N2、LNC波幅的增大和LPC波幅的减小。这一结果支持了双加工理论,即表征动量的产生机制既涉及了低水平的感知加工,也涉及高水平的认知加工。

关 键 词: 认知心理学 表征动量 时间一致效应 神经机制

领  域: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哲学宗教—心理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廖声立
作者 岳珍珠
作者 曾毅茵
作者 王品
作者 梁东梅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丽莲
作者 倪坚
作者 程建伟
作者 杨彪
作者 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