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冯梦龙“情教”思想研究

导  师: 王国健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冯梦龙的“情教”思想,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它的产生,与冯梦龙的个人经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风气有关;也离不开明代中后期的以王阳明、李贽为代表的心学思潮、以东林党人、复社文人为代表的实学思潮、以李贽、汤显祖为代表的尊情主义文艺思潮等理论熏陶。冯梦龙把“情”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并极端地强调“情”的真挚性。他的“情教”,指的是用以男女爱情为中心的一套极富人情味的情爱观、婚恋观、贞节观、妇女观以及用建立在情感真挚性基础上的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情去教化百姓,敦化社会风气。冯梦龙的“情教”思想,在文艺理论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它是对中国古代文学情感论的承续与超越。在重教化上,它与中国古代文学情感论一脉相承;但由于他把“情”提高到世界本体的地位,并在其编撰的作品中放笔书写男女间的欲念,故又大大地超越了中国古代文学情感论。其次,它有助于提高通俗小说的社会地位。由于他主张把“情”的因子渗透到小说中,通过“情”之于人的巨大感化力量去达到教化的目的。这有利于提高小说的教化效果,从而提高小说的社会地位。再次,在美育上,一方面,“情教”的本质在于情感,并且,冯梦龙强调的是以“情”化了的儒家伦理道德去教化百姓,故它与儒家传统的“乐教”相暗合;另一方面,“情教”思想比之儒家传统“教化“论又有其优越处:后者多用儒家经典去教化百姓,在下层百姓中往往难以产生广泛的影响。前者则以小说为载体来颂扬、突出、强化“情”以达到教化的目的,效果反而更好。冯梦龙在编撰“三言”时,将其“情教”思想渗透其中,这从“三言”故事的题材来源、题目、评语、情节等都可以看出。

关 键 词: 冯梦龙 文艺思想 本体论 明代中后期

领  域: [文学—中国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祝嘉琳
作者 佀同壮
作者 陈贤波
作者 徐林
作者 肖亮恩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周礼红
作者 祝学剑
作者 张克
作者 李红霞
作者 武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