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导  师: 陈占安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

摘  要: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此之后,中国社会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一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了解答这两大历史课题,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力图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的富强之路,但是这些努力先后都遭到了失败。历史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为了解答中国社会面临的历史课题,必须寻找新的理论武器。正当中国的先进分子在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而苦恼和徘徊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给解答中国社会历史课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给解答中国历史课题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是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之后要求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思想,并对它的内涵作了比较系统地论述。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推动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解答中国社会历史课题;三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丰富的实践经验;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结合。这些都成为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代表,中国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他自身的个体条件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体条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坚持以科�

关 键 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历史地位

领  域: [政治法律—政治学]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相关作者

作者 文卫勇
作者 熊丹
作者 成立芳
作者 吴映萍
作者 古文强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广州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程浩
作者 唐娟
作者 孙晓玲
作者 宋腊梅
作者 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