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假朋友”现象的理论观察 ——基于汉语、西班牙语和英语

导  师: 卢晓为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随着近百年来科学技术,尤其是通讯交通技术的急速发展,整个世界的联系都变得更加紧密起来。而随着这个世界大家庭的形成,原本阻隔着各个国家、民族、语言交流的地理障碍被打破了。语言接触使得各国人民对他国的语言文化日益了解,而这些异族语言也反过来加速了原本缓慢的语言演变过程。“假朋友”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被提出来的一个非常有趣的语言学术语。尽管这个概念可能早在好几个世纪前已具雏形,但是最早出现在学术著作中,是在1928年巴黎出版的由法国语言学家Maxime Koessler及Jules Derocquigny合著的《假朋友或英语词翻译中的陷阱》(Les faux amis ou les trahisons du vocabulaireanglais: conseils aux traducteurs)中被提出来的法文术语“faux amis”。这个法语词在后来被全世界众多的研究者直译为了“假朋友”。 “假朋友”现象一般是指在不同的语言中,词形相近却意义不尽相同的词汇。简单的举个例子说,法语中harasser与英语中的harass写法相近,而且历史上英语的harass也是从法语引入的借词。然而,harasser在今天的法语中解作“使筋疲力尽”而不是英文中的“骚扰”之意。围绕着这个概念,许多的语言学家或者语言工作者,尤其是教师和译员,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在“假朋友”的命名,释义,分类甚至是编集上大做文章。然而,大多数的这些文章都是专注实用的,很少有从理论角度对“假朋友”的生成,形式和解决方法上进行讨论。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各个主要语言国家的研究者,针对某一两种语言编著的“假朋友”词典,试图以穷举的方式将人们所认识和不认识的这些存在“假朋友”现象的词汇全部列举出来作为参考书之用。应该说,对这类工程所需要花费巨大时间和精力我们应该给予肯定。况且对于尤其

关 键 词: 假朋友 定义 分类 解决策略

领  域: [语言文字—语言学]

相关作者

作者 陈大玮
作者 吴庄
作者 林有苗
作者 周娉嫌
作者 马立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莹
作者 李丹
作者 陈平文
作者 徐郑慧
作者 宁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