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蒋述卓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摘 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和全球性传播,文化和文学形态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基于审美现代性的话语权力系谱而建构起来的文化与文学价值形态,因为审美现代性自身的退场而遭遇解构和变型。从文化方面而言,这种改变突出表现为“精英的衰竭”、“高层文化失去合法性”以及精英文化与大众消费文化的“跨越边界、填平鸿沟”。造成这种文化格局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祛魅”,即以日常化、世俗化、欲望化、消费化、大众化、浅表化、破碎化和多元化的文化价值形态消解现代性的文化深层模式,并通过消费主义的文化生产和消费逻辑重新构建当代文化场的表意策略和话语范式,最终祛除现代性文化真理性价值的权力话语之魅。从文学方面而言,这种改变突出表现为文学符号权力的弥散、符号象征资本的贬值,文学话语深层结构模式的解体,文学审美精神的欲望化、世俗化与消费化等。特别是在大众传媒文化的冲击下,文学逐步从表征领域的中心滑向边缘。 文章立足于消费主义的文化理论视界,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文学(小说)进行批判性价值反思。其理论视点为“历史祛魅”,即认同消费主义文化对现代性文化和文学深层结构的解蔽,同时又通过对90年代小说文本的文化分析,来反思文学在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话语下所呈现出的趋鹜、超拔的悖论式叙事逻辑和美学意义。文章由四个部分组成:导论部分概述文章的理论意识、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上编为理论视界,主要从文化研究视角出发,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逻辑和文学话语范式的嬗变,审美主义式微与泛审美文化的勃兴以及文学“终结”论进行理论反思和话语阐释,同时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消费主义文化兴起的原因及其文化知识场域的价值转型;�
领 域: [文学—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