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诗经》赋比兴原论

作  者: ;

机构地区: 新加坡国立大学

出  处: 《社会科学战线》 1998年第1期148-155,共8页

摘  要: 赋、比、兴的提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与风、雅、颂一起合称为“六诗”:“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毛诗大序》则将“六诗”称为“六义”。在中国学术史上,历代各学振对“六义”有诸多不同的解释。当代学术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看法:风、雅、颂是《诗经》乐歌编排的分类,以乐调而得名;赋、比、兴则是《诗经》所采用的三种基本的表现手法。尽管在具体的作品中,赋比兴三种手法常常融汇交错在一起;但是三者无疑有其各自不同的表现特征及功用。本文将依次分别对赋、比、兴在《诗经》中的具体涵义及其表现作再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并力求从中探寻这三种表现手法对中国诗歌艺术形态发展所作的贡献。

关 键 词: 诗经 赋比兴 表现手法 女主人公 情感因素 景物描写 本体 比喻 诗集传

领  域: [文学—中国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何慎怡
作者 王力坚
作者 晏蓉
作者 杨灿
作者 刘卫宁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周礼红
作者 祝学剑
作者 张克
作者 李红霞
作者 武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