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无为而治”何以可能——道家“道治”思想研究

导  师: 黎红雷

学科专业: A0102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摘  要: “道”取代“天”成为道家形而上学的核心范畴,不是处于一种本体论的兴趣,而是要为现实的人生、政治指明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法自然”。“道”以自然为“法”则不干预、宰制万物,斯乃“无为”;而“道”、万物与人的“自然而然”,则表征着世间一切皆自生、自化、自为,此乃“无不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道”之虚无本质的体现,故“道”之“体”乃“无体之体”,其“体”之显恰在于使万物通过“无”而成体;“道”之“用”乃“无用之用”,其“用”之征亦在于使一切用成其为用。这就是“无为而治”的形上学进路,亦是其哲学合理性基础所在。   与西方哲学构建一个独立的形上世界不同,“道”的形而上世界是一个与万物“同在”的世界,“道”超越万物而又内在于万物之中,故道家“道”论的真正落脚点是“人事”。从“道”到“性”再到“治”,道家“道治”理论的建构其实隐含着一个从否定中实现超越的内在向度。世俗人性陷溺于伪、知、欲等而不能自拔,故道家人性论的基本思路是以“道性”来超拔人性,使人得“道”之性而本真、素朴、虚静。世俗政治乃“多知、多欲、多事”的“有为”之政,“道治”则是“无知、无欲、无事”的“无为之治”,涵摄不造作、不搅扰、不干预而让全社会老百姓自为、自化、自治的政治正当性,实现了对“有为之治”的彻底否定和根本超越。   “道治”理论的建构是道家思维方式的产物。道家思维方式具有两个基本的特点:一是道家思维方式是一种逻辑分析之外的进路,二是道家体“道”、悟“道”的思维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行“道”的过程,从而使道家思维方式涵摄十分丰富的治道涵蕴。道家思维方式的基本形式有三:一是“观�

领  域: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唐少莲
作者 杨长华
作者 栗彩艳
作者 陈东汉
作者 毛国民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高丽敏
作者 高予远
作者 赵艺竹
作者 刘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