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汉语为二语学习者非目标语言抑制加工的ERP研究

中文会议: 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日期: 2013-11-01

会议地点: 中国江苏南京

主办单位: 中国心理学会

出版日期: 2013-11-01

作  者: ; (王瑞明);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出  处: 《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摘  要: 双语者有两套语言系统,因而想要表达的内容也都有两种语言选择,但是双语者能够在拥有两种选择的情况下,根据现实情境正确自如地选择其中一种语言来表达思想。双语者的这种特殊的能力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和关注。随着研究的进展,当前研究者关心的焦点问题是非目标语言激活后是否影响目标语言的提取?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非特定语言提取理论和特定语言提取理论两种理论争议,前者认为要抑制非目标语言,而后者认为不需要抑制。近几年一些研究使用ERP技术探讨双语产生过程,并将研究中发现的N2作为非目标语言抑制加工的证据。但是先前研究中发现的N2效应的模式不尽相同,另外,语言转换研究中常用的任务是数字或图片命名,其中语言线索和目标是同时出现的,而两种刺激引发的加工过程是不同的。那么当线索与目标的呈现顺序不同时,非目标语言的具体抑制加工过程是怎样的?最后,国际上关于双语认知的研究中的语言绝大部分属于拼音文字系统,而汉语属于与之结构差异较大的表义文字,那么,对以汉语为二语的双语者来说,其非目标语言的加工机制是否会有不同?本研究采用ERP技术和数字转换范式探讨印尼语-汉语双语者在言语产生过程中是否存在对非目标语言的抑制加工,同时进一步考察语言线索提示和数字出现的先后顺序不同时,对非目标语言的具体抑制加工过程是否也有不同。结果发现,线索在前和数字在前时双语者的言语产生的加工过程是不同的:线索先出现数字后出现时,二者都引发了抑制控制的N2成分;而当数字先出现线索再出现时,只有线索引发了N2成分。进一步分析表明,线索先出现时,使用二语命名比一语命名引发了更大的N2成分,而且从一语转到二语比从二语转到一语引发了更大的N2。线索在数字之后呈现时,使用二语命名比�

关 键 词: 双语 言语产生 非目标语言 抑制

领  域: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哲学宗教—心理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常松
作者 王瑞明
作者 华乐萌
作者 孙远
作者 郭红婷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丽莲
作者 倪坚
作者 程建伟
作者 杨彪
作者 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