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对自杀心理困境理论验证

导  师: 王才康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Pollock和Willians(2001)认为人类自杀行为是一种类似于“心理受困”的一种反应,并且提出的心理困境模型(entrapment model),也叫“痛苦呐喊”模型(the“cry of pain” model),认为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是个体受困于压力情境时处于无法逃脱和无法获救的认知状态的产物。压力情景出现时,个体首先会对压力情景进行评估,如果压力情景符合以下3个条件的话就会增加自杀风险:1、挫折的出现2、认为无法逃离3、认为无法求助。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的认知方式或外在社会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会起到缓冲或减轻其心理损害的作用。此外,Williams等人完善自杀心理困境理论时提及一个重要变量——反刍思维,认为反刍思维表现为过分关注自身的消极感受,而使得他们更加抑郁,不停地强迫性思考,导致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很小的消极事件也会引起其自杀行为,抑郁症病患者反复性自杀行为现象。自杀心理困境理论提出了压力情景、反刍思维、心理困境及积极想象保护因子对自杀意向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向影响机制,对心理困境模型进行验证与探讨。  本研究首先针对大学生对中文版心理困境量表进行修订,再对心理困境理论前提下提出的2个模型假设进行验证与探讨,研究采用中文版心理困境量表、大学生重大事件量表、反刍思维量表、自杀意向量表及生命意义量表对广州市4所高校6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修订的中文版心理困境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信度高达0.93,与抑郁的相关系数为0.66,可以作为自杀意向相关研究的测量工具;量表呈单因素结构,解释率达到51.4%,实证模型与理论模型拟合。  2、心理困境在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在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向之

关 键 词: 大学生 自杀意念 心理困境 理论验证

领  域: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文化科学—教育学] [哲学宗教—心理学]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相关作者

作者 黄润银
作者 黄泽娇
作者 张旭东
作者 吕欢
作者 张旭东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广州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韩丹
作者 张向阳
作者 陈立
作者 李春林
作者 李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