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刘韶军
学科专业: F0104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
摘 要: 儒法思想均是王权社会的产物。从先秦政治演变来看,古代中国王权政治是经过多种力量的角逐,经过漫长演变逐步形成的,并无“普世王权”的必然。王权文明不同的文化元素产生了儒家、法家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孔子继承西周政治经验产生的“礼”、“德”、“孝”、“中”等文化精神和道德人文传统,将这些传统思想提升为一个人文主义学派:儒家思想。儒是一种职业,是早期礼的实践者,而实践之礼是儒家的重要基石,孔子本人及门徒多有从事儒业者,这一学派因此得名为儒。儒家思想内涵主要在于先王之德的传播: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先王事迹大部分来自古代史料与传说,因此儒学对古代史学极为倚重。以往论者对儒家思想来源的论述,往往侧重于信仰和神秘文化的探究,本文从古代政治遗产对儒学主要概念的影响,认为儒学思想根源在于古代政治经验的伦理化也就是人文化。商鞅吸取了西周血缘政体瓦解过程中的变革经验,继承商代的酷刑政治,构架一个完备而崭新的政治方法论体系并付诸实施,由此产生一个以王权利益为核心的思想流派:法家思想,是王权思想的极端化。 儒家有较为明确的民本思想,而法家则是典型的君本思想,二者政治价值观是绝然相反的。儒者虽有崇高的政治理想,但却缺乏可行的方法:孔子的方法是对秩序的追求,孟子的方法是对仁政的追求。不管秩序还是仁政,主动权在上层社会手中,这造成儒家政治方法论上的缺憾。战国中期以后,儒家理想得不到任何实现,而法家思想则在秦国得到实现。儒学思想家荀子入秦,见识了法家治下的强盛与秩序,惊叹尧舜之世也不过如此吧。这为荀子提供了一个可能:儒家政治理想可以在法家政治方法论那里得到实现。于是,两种绝然相反的政治�
关 键 词: 先秦时期 政治理论 儒法思想 历史背景 学术价值
领 域: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