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李宁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中国文化是意象的文化。意象是心灵主体的生命情调与客观实在的融突和合,具有象征性,沟通着意识与无意识。父亲意象是人们头脑中关于父亲的心理表征。父亲意象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个体对客观存在的父亲的体验,一方面来自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世代累计的人类祖先对父亲的集体经验。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古老的甲骨文“父”是一个手持棍棒(权杖)的封建权威家长意象,这一权威的君父意象贯穿着整个文明的发展史。“子不教,父之过”,我国有着重视父教的悠久历史。然而时世变迁,“父性缺失”问题日渐突出。社会“拼爹”“坑爹”现象,正是人们心中矛盾的父亲意象的投射,是整个社会父亲教育的迷茫、焦虑与不安。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去探索人们意识与无意识层面的父亲意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通过访谈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等方法对父亲意象进行了质性和量化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现代社会人们心中的父亲意象是“父爱如山”之山意象,这一意象表达了人们对父亲深深的认同与崇拜以及超越的企图,是人们对全知全能全善的完美完善人格的追求在父亲身上的投射。这一意象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父亲意象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 2.父亲意象具有个体性、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随着个体的发展,内心的父亲意象也会出现相对的变化。个体在对父亲的理想化、矛盾性、沉重性的不断认识中完成着对父亲的认同、拒绝及再认同的过程。绝大多数的个体具有积极的父亲意象,能够完成对父亲的积极认同。 3.人人都有父亲情结。父亲情结与人们对父亲的心理期待与实际父亲能否满足这种需求以及满足的程度如何有关。积极的父亲意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消极的�
领 域: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哲学宗教—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