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论尼采之“虚无主义”——基于《权力意志》的解读

导  师: 杨玉昌

学科专业: A0103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摘  要: 尼采眼里的“虚无主义”意味着:从前被视为真实的东西当中,没有任何东西是真实的;而同时现实生命又被认作是非神圣的、受禁的、可轻蔑的、灾难性的、应该加以阻止的。因此,尼采指责哲学史,认为它就是一股隐秘而炙烈的怒气,其怒火指向生命的前提、指向生命的价值感、指向对生命的袒护。“一切都没有意义”,这句忧伤的名言在尼采眼中意味着:一切意义皆在意图中,而且假如根本没有意图,也就根本没有意义了。对尼采而言,所谓意图就是“生命”的意图,所有的价值评估以及在道德价值的支配地位中所能得出的结论便是“生命”。由此出发,尼采揭示出虚无主义的双重涵义:生命本能的衰竭及其导致的信仰沦丧。尼采给自己设定的任务,便是从一种生命观出发,对欧洲的政治、精神、社会运动的基本本能作出一番考察。   在尼采那里,虚无主义完全隐藏于基督教——道德的解释之中,心灵上、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困厄本身不能带来虚无主义。而只是由于基督教——道德的激发,才导致对价值、意义和愿望的彻底拒绝。基督教及其道德是虚无主义的导火索,它自身也终结于“一切皆无意义”的虚无主义。人们为这种世界解释奉献了巨大精力,但结果这种解释却是不可贯彻的,因此才唤起了一种怀疑:是否所有的世界解释都是虚假的?对此,尼采的回答是肯定的。更有甚者,叔本华的意志哲学也因其隐藏的道德顽疾而蒙上悲观主义的帐幕,尼采主张由这样一种悲观主义向虚无主义的过渡。   由基督教道德之虚无主义出发,科学、艺术、历史各方面也在迎接着虚无主义的降临;基督教的价值判断残留于社会主义、浪漫主义、自然科学的体系中,因此注定了其虚无主义命运,处处还弥漫着基督教价值判断的余音。虚无主义价值占据了上风,在我们的政治�

领  域: [哲学宗教—宗教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刘晓潇
作者 杨茂明
作者 付盛松
作者 白新欢
作者 连杰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问永宁
作者 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