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中国对美国企业反垄断调查中美新闻报道的对比分析 -基于批评性语篇分析视角

导  师: 朱文忠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公平的市场是驱动创新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中国提出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中国政府充当改革促进派的角色日益突出。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过程中,改革必然会触动跨国企业的利益,他们所享有的政策洼地将被填平。2014年,中国政府开始发力,对跨国企业展开了一轮密集的反垄断调查,其中美国芯片制造商高通和软件设备商微软赫然在列。对国家发改委的调查,中美政府与媒体的解读视角不同。本文通过选取三组中美新闻报道:高通,微软反垄断调查,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分析它们各自的及物性特征,阐述中美语篇的互文性带来的话语秩序和话语来源的差异,继而阐释话语与中美两国“社会实践的历史”的紧密联系。通过分析发现,中美媒体对中国反垄断事件的报道有自己的侧重点。首先,在描述层面,对中美文本的及物性分析说明,言语过程,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在两国报道中占据前三位,而心理过程,存在过程和行为过程所占比重较小。继而,在解释层面,一方面,转述隐语转述方式和内容的选择体现了中美两国的利益差异和分歧。另一方面,新闻来源的选择服务于各方的利益。最后,在阐释层面,语言上的差异都根植于中美双方潜在的意识形态冲突。经济新闻报道必然受到国家意识形态影响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该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上,本文运用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框架对经济新闻报道进行批评分析,丰富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实践上,该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商务文本的批判性阅读意识。更多还原

关 键 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 中国对美国企业反垄断调查 三维模式 意识形态

领  域: [语言文字—英语] [语言文字—汉语]

相关作者

作者 沈蕊
作者 陈少琛
作者 曹杨
作者 黄河渊
作者 何琳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