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中国卡列班”:《暴风雨》、中国想象与英帝国的文学经典重塑
"The Chinese Caliban":The Tempest,China,and the Remaking of English Literary Canons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出  处: 《长江学术》 2022年第3期95-103,共9页

摘  要: 18至19世纪莎士比亚作品经典化的历程,恰与英帝国在印度和远东扩张、应变和转型的过程基本一致,其中对华外交和战事颇为瞩目。首任访华英使乔治·马戛尔尼勋爵和浪漫主义作家托马斯·德·昆西,先后运用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中的隐喻来想象和塑造中英关系。两相对照,马戛尔尼的“米兰达”视角和德·昆西的“卡列班”视角透露出不同历史阶段中英帝国的文化焦虑和意识形态危机,揭示了文学经典并未完全为权力话语收编,常常可以烛照出意识形态的局限和破绽。 The canonization of Shakespeare coincided with the rise of the British empire in India and the Far East,including Britain’s persistent attempt to establish a system of regular trade and diplomacy with China.Focusing on Lord Macartney’s embassy journals and Thomas De Quincey’s Opium War essays,this essay investigates how they employ the figures and metaphors in Shakespeare’s The Tempest to conceptualize and reshape the Sino-British relations.Comparing Lord Macartney’s allusion to Miranda and De Quincey’s reinterpretation of Caliban,this essay argues that both exemplify the crises of imperial ideology as Britain was negotiating with China as a political and cultural other.Furthermore,as this essay seeks to demonstrate,despite their collusion with discursive power,literary canons do not simply mirror ideologies,but unveil the inherent limits and contradictions of ideologies.

关 键 词: 莎士比亚 暴风雨 经典化 英帝国 中国想象

领  域: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方汉泉
作者 李婷
作者 崔德香
作者 李捷鹏
作者 卢永和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机构 肇庆学院文学院
机构 广东培正学院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李小均
作者 肖小军
作者 车洁
作者 刘朝晖
作者 张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