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孟建波;陆军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摘 要: 在西方主要的商业银行纷纷将非利息收入作为与利息收入同等重要的收入来源时,由于历史传统和法律体制等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仍是以存贷利差带来的利息收入为主,发展非利息业务从制度上和意识上都没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我国逐渐打破金融分业的框架,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涉足投行、保险、证券和基金行业的部分业务,再加上商业银行管理层逐渐意识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中国加入WTO后面临银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开展非利息业务势在必行。随后,非利息收入便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出现在商业银行的利润表中。当然,银行管理层开展非利息业务的原意是希望能够藉此提高银行的收益水平或者降低总体经营风险,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开展是否符合管理层当初的设想则有待考证。 本文首先阐述了关于非利息收入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然后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相关理论和我国非利息收入发展历程作了回顾,接着分析了2003-2011年我国非利息收入变化趋势、四大行与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差异和中外商业银行在非利息收入占比上的差距。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利用我国15家商业银行2003-2011年的财务数据,参考Deyoung和Rice(2004)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与财务指标之间影响的实证模型来考证非利息收入占比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得到了以下结论:(1)非利息收入比率提高不能提高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相反对收益有负向贡献;(2)非利息收入比率变化对银行总资产收益率波动性不存在显著影响。
领 域: [经济管理—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