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海子诗歌中的“还乡”书写研究

导  师: 哈迎飞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州大学

摘  要: 本文聚焦于海子诗歌中的“还乡”书写进行研究,指出,所谓的“还乡”,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现代人对故乡的寻求,它属于存在范畴里的存在忧患问题,就如海德格尔在阐释荷尔德林的诗作《返乡——致亲人》中所提,还乡,就是“回到本源近旁”,是一种神性的/诗意性的行动。实际上,也就是寻求与自己、与世界内在的和谐,寻求一种“在家”之感的庇护,并由此到达最终的哲学意义上的终极归宿。关于海子的“还乡”书写,目前的研究成果较少,且良莠不齐,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拟通过宏观分析法和微观文本分析法,对海子和海子的长诗和短诗进行解读,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论证结构,吸收文化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尝试为海子及其诗歌的解读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还乡”书写,在海子的诗歌中展现了这样一种发展变化:“尘世故乡”书写——“精神故乡”书写——还乡,永远在路上。在“尘世故乡”书写中,诗人通过“故乡怀想”,在诗歌中以熟悉的故乡意象安抚自己,实现了精神回归。而后以自己的独到想象,在故乡和他乡之间架起了一个第三空间——他乡也是故乡,让远方的追寻成为了返归家园的反向延伸,呈现出一种更广阔的故乡情怀。由此,他的“故乡”开始泛化、壮大至“精神故乡”书写,先是“水系列”长诗中的生存之思,以水为实体链接,构思了生命从水而来、于水中演变的文化史诗,努力探寻生命的本真和精神的永恒;二是“太阳史诗”中的神性向往,试图通过搭建太阳神殿重铸人类的精神,在身份幻象中,海子全身心投入史诗创作以抗拒心灵虚无和精神荒凉。在“还乡,永远在路上”中,笔者指出由于外在环境的异变与严酷,以及海子自身思想性的不纯粹乃至有某种断裂,诗人个体精神上遭受�

关 键 词: 诗歌研究 海子 还乡 书写 精神意义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谭瑾瑜
作者 杨艳兰
作者 邵一飞
作者 张尧均
作者 黄承基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五邑大学外国语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