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以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治理为基础的登革热综合防控模式的社区干预试验研究

导  师: 吴赤蓬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摘  要: 目的登革热是一种蚊媒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大爆发,疫情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学灭蚊,其远期风险难以估计。目前,登革热尚无有效的疫苗,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卫生意识,改善社区环境卫生状况应是预防登革热流行的安全有效措施。本研究在广州市南沙区选取了两个自然村进行基线调查,调查两村的环境卫生状况、灭蚊药物喷洒量、喷药频度和覆盖面积、村民的家庭卫生及个人卫生习惯以及村民对登革热的知、信、行情况。全面分析基线调查的数据信息,研究构建以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治理为基础的登革热长效综合防控模式,并采用社区干预试验研究方法评价该综合防控模式的推广应用价值,旨在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主动预防登革热的积极性,让人群知、信、行合一,有效预防登革热流行,保护环境、促进人群健康。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南沙区选取2个自然村(坳尾村和东流村)作为研究的目标社区进行类实验研究。根据基线调查的分析结果制定不依赖化学灭蚊的以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治理为基础的综合防控措施。将卫生条件较差、喷药频率较低的坳尾村作为干预组,将卫生条件较好、喷药频率较高的东流村作为对照组进行社区干预试验。对照组继续实施政府的干预措施(即定期分发宣传小册子、及时张贴政府分发的海报、定期监测布雷图指数等客观指标、定期组织村民清积水、定期喷洒灭蚊药物);干预组实施综合防控措施及除喷洒灭蚊药物以外的政府原有的干预措施。以登革热发病率作为参考,以布雷图指数(BI)、标准间指数(SSI)等客观指标评价干预效果,以环境卫生改善情况、居民登革热认知水平提高率、蚊虫速杀药物的使用量等指标综合评价干预模式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使用t检验,χ2检验分析两组村民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村民的登革热认知得分及其相关行为和态度得分进行相关分析;使用分类树C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model)法分析不同宣传方式对村民登革热认知得分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于2016年10月对2个目标社区(坳尾村和东流村)进行了第一次入户调查(即基线调查),一共发放问卷476份,回收有效问卷473份,有效回收率为99.4%。其中坳尾村190份,东流村283份。除户口情况和职业外,两村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分为20分的登革热相关知识问答中,坳尾村村民的平均得分为8.49±3.38,东流村村民的平均得分为7.88±3.97,两村村民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P=0.073)。在满分为15分的登革热相关行为与态度的评分中,坳尾村村民的平均得分为8.33±2.09,东流村村民的平均得分为8.30±2.26,两村村民得分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13,P=0.899)。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村民的登革热认知得分与其相关行为和态度得分均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干预组r1=0.44,P=0.000;对照组r2=0.59,P=0.000)。东流村的家庭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状况优于坳尾村。2.将登革热的认知得分作为因变量,将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宣传栏、宣传小册子、亲朋好友间的交流等5种宣传方式作为影响村民登革热认知得分的自变量进行分类树分析,结果发现,有73人既未从新旧媒体获得登革热知识,也从未与亲朋好友交流过相关信息,甚至也没看过相关的宣传栏,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5.4%,其登革热认知平均得分低至6.74±3.61,是分类树所有子节中的最低得分。进一步将这73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构成与其他被调查者的进行比较,χ2检验的结果显示,除性别构成外,两组村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其他400位村民,这73位村民以年龄60岁及以上、未受正式教育者为主(占40.6%)。3.针对基线调查分析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制定了以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治理为基础的登革热综合防控模式。干预组在政府原有的干预措施(但不包括定期喷洒灭蚊药)基础上,采取更加深入具体的综合防控模式进行为期4个月的干预,主要包括:(1)针对以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家庭妇女为主,其他家庭成员为辅的登革热知识讲座及有奖问答;(2)宣传“旧物改造”;(3)评选“卫生标兵”;(4)鼓励年轻人向家中老人普及登革热知识。对照组继续采用政府的干预措施,不采取我们的综合防控模式。4.于2017年1月5月对干预组村民进行了3次登革热知识的讲座,一共教育181人次。讲座前、后分别进行了有关登革热的认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实时效果显著。除“容易孳生蚊子的场所”外,其余登革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及媒介蚊虫的知晓率甚至达到了90%以上,对于在干预前村民的知晓率不足5%的白纹伊蚊咬人时间这一问题,讲座之后知晓率提高至87.9%。5.于2017年1011月进行干预后的入户调查。一共发放问卷532份,回收有效问卷523份,有效回收率为98.3%。其中干预组201份,对照组322份。干预组干预后村民的登革热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9.62±3.84,高于干预前村民的平均得分(8.49±3.38,t=3.01,P=0.002)。对照组干预后村民的登革热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9.50±4.12,也高于干预前村民的平均得分(7.88±3.97,t=4.91,P=0.000)。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村民登革热相关行为与态度的总评分均无差异(P>0.05),但干预组村民定期打扫卫生、害怕被蚊子叮咬后得登革热的比例均有提高(P<0.05),对照组村民穿浅色长衣长裤防蚊、反感大范围喷洒灭蚊药物、了解登革热知识后会主动预防的比例相较于干预前亦有提高(P<0.05)。两组村民的家庭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状况均略有改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干预后两组村民的登革热认知得分与其相关行为和态度得分亦均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干预组r3=0.46,P=0.000;对照组r4=0.56,P=0.000)。6.2016年2017年监测期间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发病率均为0。干预组的布雷图指数(BI值)一直低于5.0,而对照组的BI值则呈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并且在干预组实施综合防控模式(2017年4月)之后,一直处于高于5.0的状态,与此同时,对照组的标准间指数(SSI值)也出现了超过警戒线的现象;而干预组的SSI值则一直处于警戒线以下。在喷药情况方面,干预组使用的灭蚊药品为烯丙·氯菊,在干预前每月的用药量为0.420.44g/m2,干预后不再喷洒灭蚊药物;对照组使用的灭蚊药品为高效氯氰菊酯,用药量依季节变化而变化,总用药量为7.63g/m2,比干预组(3.40g/m2)多。结论1.本研究依据基线调查分析结果,构建了以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治理为基础的不依赖化学灭蚊的登革热综合防控模式。2.社区干预试验结果表明,该防控模式在提高村民登革热认知水平,改善家庭环境卫生及村民个人卫生行为习惯,降低蚊媒密度上,具有一定的成效,是一项适用于农村社区的登革热综合防控模式。3.干预组村民在干预措施实施5个月后,定期打扫卫生的比例从干预前的41.3%提高至干预后的54.7%,害怕被蚊子叮咬后得登革热的比例从干预前的53.2%提高至干预后的62.7%,说明该防控模式在改善村民关于预防登革热的行为和态度的部分问题上具有较长时期的影响。更多还原

关 键 词: [136313]登革热 [2805678]农村居民 [5872940]健康教育 环境卫生治理 综合防控模式 社区干预试验

分 类 号: [R183.5;R512.8]

领  域: [] []

相关作者

作者 潘华峰
作者 刘锐敏
作者 侯虹
作者 苏妃郃
作者 左红卫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