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未来在哪里:身体运动方式对时间轴走向的影响及其机制

导  师: 杨文登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州大学

摘  要: 谈及时间,人们很难用具体明确的语言去表述这一极具抽象意义的非实体,通常借助时空隐喻的方式去描述这一概念。Clark(1973)最早提出“自我移动”隐喻和“时间移动”隐喻,但他并未真正说明(1)两种隐喻中自我的朝向是什么?(2)自我面对的是过去还是未来?(3)未来究竟在自我的哪个方向?对时空隐喻的心理现实性的研究往往离不开在三个方向上(左右、前后和上下)进行表征的心理时间线。以往研究表明,汉语被试存在一条从左到右表征过去到未来的心理时间线,或一条从前向后表征未来到过去的心理时间线。左右方向的心理时间线受阅读方向和书写顺序的影响,通过反转训练能够削弱甚至出现反转走向。但而前后方向心理时间线的走向能否反转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深入研究。有研究者提出,前后方向心理时间线受人类行走经验的影响,那么不同身体运动方式(即行走经验)对“自我移动”隐喻的激活效果是否不同?不同身体运动方式能否影响时间的空间表征?不同身体运动方式(行走经验)能否引起时间轴的不同走向?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五个实验。实验一采用“自我动”和“时间动”两种启动图式,设置歧义会议问题,验证了前后空间、左右空间内,均能启动“自我移动”和“时间移动”隐喻,隐喻的选择与启动方式一致。实验二将实验一中“自我移动”隐喻启动图式中的人物运动起来,设置歧义会议问题,发现了不同运动方式(前进/后退)影响“自我移动”隐喻表征的激活效果相同,但激活机制存在差异。实验三采用录制的人类运动视频为实验刺激,不固定时间轴走向,以模糊会议问题为实验问题,发现观察运动中不同运动方式(前进/后退)带来了时间轴走向的正向与反转。当观察个体前进时,被试更多地选择表示未来的时间点,前后方向的心理时间线的走

关 键 词: 时间隐喻 心理时间线 身体运动方式 具身认知 镜像神经机制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徐寒
作者 张玲燕
作者 汪新筱
作者 陆直
作者 周榕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