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脉冲射频对SNI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导  师: 吴文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南方医科大学

摘  要: 目的:  观察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作用于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模型(Spared Nerve Injury Model,SNI)大鼠坐骨神经分行为改变,检测背根神经节NF-κB、TNF-α、IL-6表达的变化,进而探讨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神经炎性反应相关机制。  方法:  1.实验对象  选取200~250g纯种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分支损伤组(SNI组)、坐骨神经分支损伤+脉冲射频组(SNI+PRF组),每组6只。  2.造模与取材  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模型(SNI):将一侧坐骨神经干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分支切断并结扎,保留腓肠神经分支。Sham组仅暴露但不损伤坐骨神经及其分支。SNI+PRF组于造模第7天对大鼠胫神经+腓总神经结扎近端行脉冲射频治疗,脉冲射频设定脉冲频率2Hz,脉宽20ms,温度42℃,治疗持续时间2min。Sham组和SNI组不予治疗,三组均于术后8天疼痛行为学测试结束后进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取材。  3.检测指标  术前2小时及术后1、4、7、8天检测并记录各组大鼠疼痛行为变化,包括对50%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aw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PMWT)和冷板累积抬足时间进行测定,以反映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和冷触诱发痛变化;术后8天行为学检测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4只对大鼠L4、L5背根神经节进行取材,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背根神经节NF-κB、TNF-α和IL-6的表达。  结果:  1.50%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MWT):术前各组大鼠左后足P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7天,与Sham组相比,SNI组、SNI+PRF组PMWT均逐渐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I组与SNI+PRF组PMWT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天(PRF治疗后24小时),SNI+PRF组PMWT较SNI组明显上升(P<0.05);SNI组PMWT较Sham组进一步下降(P<

关 键 词: 坐骨神经分支损伤 神经炎性反应 脉冲射频 疗效评价

领  域: [] []

相关作者

作者 韩湘漪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