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人体十二经穴位皮肤阻抗变化实时检测方法研究

导  师: 李万瑶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

摘  要: 研究目的:延续前人在皮肤阻抗和经络穴位的研究成果,并引进适当的科技方法,建构一个新型仪器,以让我们可以实时连续地对穴位阻抗的变化做整体更全面性的观察,进一步了解穴位阻抗的变化和人体生理与病理的相关性。文献研究:对人体十二经穴位阻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经络当下的生理状态,经络理论是背后最高指导原则,因此对经络理论的了解与其发展历史,必须要有一基础认识。因此,我们先简短地介绍从内经时代到清朝末年,经络理论相关的重要发展历史。1970年代,中医学界曾经展开人数估达17万人有关经络感传现象的大规模调查,证实了经络感传现象是一件普遍的事实。近年来通过多学科的通力合作,我们也经由经络的客观检测,包含有皮肤电阻检测,放射性核素示踪,低频声信号检测,红外辐射成像,体表超微弱发光检测和钙测定等,更加确认了经络存在的客观事实。但是'经络感传'和目前已经勘明的神经、血管生理现象存在显着差异。目前只能有一些假说试图来解说经络现象,却仍无法确认经络的实质。我们在此列举了著名的宋氏理论和经络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以作为代表。另一方面,,中谷义雄博士在1949年发现从咽喉通过乳内侧透过腹部,再经过脚的内侧到脚底的连线,有许多个特别容易通电流的点。他将这些容易导通电流的点,取名为皮肤良导点。把这些良导点的定型排列取名为皮肤通电良导络,简称良导络。良导络与三千年前由我们中国人的祖先所发现的经络的形态几乎是一致。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杨威生为代表的学者发现体表传统经络及低阻经络的位置存在统一性,由此得出结论:经络和穴位存在低电阻的特性。接下来我们对国内外相关仪器的研发技术进行研究,并且选择了其中几台比较著名的经络仪来做比较:1)SHXK-JL

关 键 词: 经络仪 皮肤阻抗 良导络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刘芮均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