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1811年以前欧洲音乐即兴创作的历史变迁及其缘由与意义

导  师: 黄虹;邓希路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星海音乐学院

摘  要: 本文探寻了欧洲1811年(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首演)之前音乐即兴创作的历史变迁。从最初基于歌词的旋律即兴创作,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基于既有曲调的附加性质的旋律与复调即兴创作、基于合唱蓝本的器乐即兴演奏,再到巴罗克时期通奏低音的即兴和声填充;独唱、独奏中与炫技有关的即兴旋律装饰、以及器乐曲创作中须依赖作曲技术的旋律主题即兴发展,音乐作品的面貌在即兴创作与记谱写作的互动中不断刷新,即兴成为音乐写作和表演技法发展必不可少的实践积累。巴罗克时期音乐家受人文精神鼓舞,创造热情高涨,但系统性作曲和表演技法发展相对滞后,使音乐即兴创作达到高峰。而启蒙思想唤醒了古典作曲家的独立意识,他们力图以乐谱保证作品不在传播过程走样,于是留给表演者即兴发挥的余地越来越少。不过,即兴仍有其潜在影响,如一些常用的旋律装饰手法,在记谱写作中成了风格化的音乐语汇。即兴是创作与表演合一的音乐原生形态,其原动力来自人类创造美的本能,它一直存在于音乐历史之中。19世纪之前,音乐家大都是作曲、表演两职兼于一身,即兴与记谱创作自然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对出现于17、18世纪之交的被动的受众群体而言,音乐主要是表演的艺术,即兴表演的即时性特征与炫技性成分,使音乐家与受众在自身需求、音乐趣味以及现场情绪等层面产生积极互动,这种互动成为音乐即兴创作发展的助推力。从音乐即兴创作的角度,可看到更完整、更活态的音乐创作发展过程,显现出表演与受众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 键 词: 音乐即兴创作 装饰音 华彩段 音乐表演 受众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李芸
作者 高琼
作者 李富得
作者 唐文
作者 张纹华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法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