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陈晓光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南方医科大学
摘 要: 目的:登革病毒(DENV)和寨卡病毒(ZIKV)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单链正股RNA病毒,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通过叮咬宿主时经过唾液进入宿主血液或皮肤组织进行传播。由于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在全球的分布广泛,使得登革病毒的感染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蚊媒病毒性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能经3-7天的内潜伏期后出现临床症状,而有一些感染者在整个病程中不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而成为隐性感染者,导致登革病毒的防控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2016年南美地区大爆发的寨卡病毒感染,所引发的新生儿小头畸形等临床症状更是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讨论。根据病毒流行病学的相关分析发现,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有着相似的流行趋势,很多地区都存在着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流行区域重叠的情况,目前在多地区都发现了野生的伊蚊体内同时存在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因此,研究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与宿主或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现象和机制,对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的防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方法:1、本研究查找了全世界范围内与登革病毒感染有关的病例报道文献,试图探究登革病毒感染者血液内病毒血症的变化规律;结合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即广州市传染病医院2013.6-2014.12期间收治入院的1268例登革病毒感染者(有症状)从入院开始,随时间和病程进展变化,直到感染者各项相关指标达到现有的登革病毒感染病出院标准获准出院时血液中的病毒滴度的结果,将登革病毒以1010copies/ml-104copies/ml的10倍稀释后的7个梯度浓度感染白纹伊蚊,检测并分析白纹伊蚊在暴露于不同登革病毒滴度下其易感性的变化规律,以探究是否不同病毒滴度的血液都可能成为传染源,并对临床关于登革感染者出院标准提出新的流行病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