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香港的受难”画展(1942)与叶浅予的画风之变

导  师: 李伟铭;蔡涛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州美术学院

摘  要: 本文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香港沦陷事件为历史背景,深入探究在香港沦陷后所形成的新的国际形势下,回到桂林从事宣传工作的艺术家逐渐产生艺术语言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媒介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桂林戏剧界在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理念的影响下,在1942年2月18日“新形势与新艺术”座谈会上提出对现实主义艺术形式的要求,提出营造“艺术新空气”的观念。而在随后的叶浅予个展中,艺术家在《逃出香港》组画中也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反映出这种“新空气”开始在美术界发酵。同年在叶浅予主编的《奎宁君奇遇记》中,美术界正式展开对于“内容与形式”的讨论,这样的讨论说明艺术家开始在新的国际形势之下,将个人对国家前途的关怀与自身艺术语言的变革结合起来。而经历这样的语言变革所最终呈现的“香港的受难”画展,则展现了这种语言变革所带来的结果——即更有效地对目标观众进行进行政治动员。

关 键 词: 新形势与新艺术 叶浅予 香港的受难 画展 剧场效应 媒介竞争 观众意识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邢弘昊
作者 肖雨霏
作者 张清江
作者 史敏
作者 谢有顺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机构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机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