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广州珠江两岸滨水空间形态差异探究

导  师: 孙一民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理工大学

摘  要: 城市滨水空间是独特而复杂的重要城市区域。珠江前航道两岸滨水空间是兼顾广州多重意义的重要城市区域。直至今日,广州最具标志性的城市形象,仍是穿越城市中心流淌而过的珠江(前航道),是广州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以往研究中,一旦涉及河流两岸的城市滨水空间形态研究,往往忽略了两岸本身的差异。前航道两岸天然存在地理水文特性的差异,两岸长期以来不同的规划定位、建设强度、管理控制,物质形态差异又形成两岸文化属性的差异,理解滨水空间两岸各自的特殊性,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形态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前航道两岸建设已经进入尾声,对前航道两岸滨水空间形成过程的回溯、对发展过程进行挖掘整理总结,期望建立滨水空间与城市之间更准确的关系的同时,也作为城市历史研究积累。本文基于以上背景思考,对题目涉及城市空间形态研究、城市滨水区与前航道两岸滨水区已有研究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明确以城市设计角度进行形态层级研究方法的思路,目标形成相对全面客观的前航道两岸滨水空间形态认知,需要形成定量图示研究成果。(第一章)回顾前航道两岸滨水空间物质形态演变进程,自清末以来划分为五个阶段,对城建背景、滨水区建设的史料进行梳理,形成关于滨水空间物质形态地平面、肌理、界面三个层级的总结,为后文提供分析基础资料。(第二章)通过宏观尺度、中观尺度、微观尺度的形态结构性特征差异分析,发现北岸地平面持续向河流推进的同时,尺度与文化价值显著滨水空间有规划地依靠细致、稳定的肌理向内陆渗透;南岸地平面变化不大,但管控缺失没有形成具有渗透性的肌理或尺度、文化价值显著的滨水空间设计。(第三章)对前航道两岸滨水空间形态差异性尝试从自然特性、设计管控、文化基础三个方面

关 键 词: 珠江两岸滨水空间 空间形态 层级分析 城市设计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胡展鸿
作者 李恒华
作者 李永新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政治科学系
机构 嘉应学院
机构 广州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