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靶向HIV-1gp41跨膜糖蛋白的小分子进入抑制剂三叶苷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导  师: 李琳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南方医科大学

摘  要: 截止2016年,全球约有3670万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00万人死于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及其相关性疾病。目前,由于抗HIV疫苗的研发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安全有效的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仍是艾滋病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手段。  HIV进入抑制剂由于能够在病毒复制早期即发挥抗病毒活性,且对其他抗HIV药物耐药的病毒株仍然有效,因此其发展备受瞩目。HIV进入宿主细胞是由HIV的包膜蛋白和靶细胞膜受体所共同介导的。首先,HIV病毒的包膜糖蛋白gp120与宿主细胞膜上的CD4受体以及辅助受体CXCR4/CCR5结合;之后,HIV-1跨膜蛋白gp41发生构象改变,形成稳定的六螺旋结构(6-Helix Bundle,6-HB),从而促进HIV病毒和宿主细胞膜融合,进而导致病毒入侵靶细胞。由于gp41是具有高度保守序列的病毒特有的包膜蛋白,因此其作为药物靶点更具优势。第一个HIV进入抑制剂恩夫韦地(T-20)即为衍生于gp41C-末端重复序列(C-heptad repeat,CHR)的多肽类药物,其能与HIV的N-末端重复序列结合从而抑制六螺旋结构的形成。但T-20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生产成本高(90mg每天两次)等缺陷,急需发展有效、安全和价廉的新型靶向gp41的小分子化合物。  目前,研究者们较多地关注于天然来源的阴离子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抗HIV病毒活性研究。我们前期研究首次发现,来源于多穗柯叶子中的三叶苷具有较好的抗HIV活性,其属于二氢查耳酮的糖基化产物,因其安全有效,极有可能被开发成一类新型的抗HIV药物进行后续研发。  目的:  评价三叶苷抗HIV-1感染的活性及体外细胞毒性,深入探讨其抗HIV的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为研发新型、安全、有效的HIV-1进入抑制剂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方法:  1.选用不同的HIV-1实验室病毒株和克隆�

关 键 词: 三叶苷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药理活性 跨膜蛋白 抑制作用

领  域: []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对象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