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上古汉语的几种非宾格句式及其相关结构

导  师: 周小兵

授予学位: 博士后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摘  要: 本研究在非宾格假设(Perlmutter,1978)的理论框架下,结合黄正德(2007)的非宾格理论,对上古汉语的非宾格动词及相关结构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对上古汉语“NP受事十V”的非宾格结构从句法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NP受事+V”非宾格句与上古汉语的宾语前置句、话题结构句以及与中动句的对比看来,“NP受事+V”句不符合上古汉语宾语前置句的特点,NP受事成份之前不存在其他空的主语,所以NP受事不是处于动词前主语后的位置。同时,“NP受事十V”非宾格句也不符合上古汉语话题结构的特点,NP受事并不是处于话题的位置。由此可见,NP受事就是处于主语的位置。并且,这个结构有别于中动句式。但是,由于英语有比较丰富的形态,所以,在英语中能够用来区分非宾格句和中动句的方法却不一定适应于汉语中。以往研究对上汉语这几种句式没有从句法上进行足够多的对比分析。  其次,我们比较详细地描述了“V+NP受事”非宾格句式形成的多种歧义解读,并且分析这些歧义解读形成的原因。我们认为这些歧义主要是由于汉语允许空主语存在以及上古汉语不存在数量名结构以及时体标记所造成的。这种现象在以往的句法研究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探讨。  第三,我们结合汉语的历时发展,对现代汉语的热点句式“NP1历事十V+NP2”(“王冕死了父亲”)句式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个句式从完整的形态型致使结构(即“使动句式”)发展而来,与之存在彼消此长的关系,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证明。同时我们认为,“V+NP受事”非宾格式本质上为省略了致事或历事的二元非宾格句式,分为表致使(如“委屈你了”)和表经验(如“来了一个人”)两种。只有“NP受事十V”(如“一个人来了”)才是真正�

关 键 词: 上古汉语 非宾格句式 题元角色 句法结构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尤梦娜
作者 张孝荣
作者 邓思颖
作者 赵瑞兰
作者 骆姣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