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赵彦明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理工大学
摘 要: 目前,锂离子电池作为最成功的电化学储能体系,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这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长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同时,锂离子电池也被认为是电动汽车储能的最好选择。因此,开发出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工作重心。然而,有限的锂资源必将是其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瓶颈。所以,现在人们在对锂离子电池优化的同时,也在寻找新的可替代的储能体系。和锂位于同一主族的钠具有与锂相似的理化性质,且钠资源储量十分丰富,特别是在大型储能领域,能量密度并非是一个关键指标,因此开发钠离子电池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在锂/钠离子电池中,电极材料是决定其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所以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新的电极材料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整体性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新型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第一,生物多孔碳的制备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二,溶剂热法合成纳米花状Co0.7Fe0.3Se2,将其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研究多金属的协同效应对电化学性能的改善。我们利用“腌制法”对虾进行处理,在还原性气氛下经过退火烧结后用去离子水除去氯化钠,最后得到多孔碳材料。实验表明,对虾进行腌制处理,让氯化钠均匀地进入虾的组织中,在退火过程中氯化钠以纳米颗粒的形式结晶于炭化物中,充当一种绿色的“腐蚀剂”,经过简单的超声水洗便可轻易的除去。将此多孔碳材料制备成电极进行测试,发现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时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利用溶剂热法合成CoSe2,Co0.7Fe0.3Se2,FeSe2样品,通过Rietveld精修确认上述样品均为单相后,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探究多金属协同效应是否能有效改善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单金属的CoSe2和
关 键 词: 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负极 多孔碳 钴基硒化物
领 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