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不同梯度带下地铁沿线土地利用变化与模拟——以广州市地铁3、7号线为例

导  师: 吴大放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州大学

摘  要: 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拓展和城市结构优化等方面有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广州市轨道交通沿线周边的土地利用变化具有当前中国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下的许多大城市土地的典型特征和共性问题。本文基于“3S”技术,结合历史高分遥感影像与POI数据解译多时间节点的地铁沿线的土地利用信息,建立相对合理的缓冲区研究范围,划分不同梯度带。以广州市地铁3号和7号线为例,定量描述地铁沿线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各站点土地变化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景观指数,得出轨道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与空间差异规律,最后利用CA-Markov模型对3、7号线路202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初步的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轨道交通促使沿线土地的高密度开发和高强度利用,2000—2017年两条地铁线路周围至少有38%的土地利用发生变化。在这17年间,经济利益相对较高且土地利用较集约的商业用地和一二类居住用地占3号线的地面积从14.46%上升到22.56%,涨幅为56%,7号线则从2.96%上升到13.90%,涨了369%,说明了轨道交通给周边土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土地利用更集约节约。但是,3号线的绿地、水域和公共用地这些可再生利用地面积17年来从30.09%降低到18.87%,降幅为37%,绿地斑块个数平均值为463.25,斑块密度平均值为3.22。7号线则是61.25%降低到30.59%,降幅为50%,绿地斑块个数平均值为133.5,斑块密度平均值为3.58。3号线和7号线绿地斑块个数指数和斑块密度指数都是各自线路用地类型最高,说明了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快速发展导致生态景观受到影响,表现为绿地的面积减少,破碎化,连通性较差。(2)地铁3号线梯度带样方上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现了“高—低—高—低”起伏的状态;7号线土地�

关 键 词: 梯度带 城市轨道交通 土地利用变化 夜间灯光数据 广州市

领  域: [] []

相关作者

作者 吕利民
作者 谢逢杰
作者 王宇阳
作者 黄少群
作者 梁春阁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