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探究列维查洛夫小说《布鲁门贝格》中的死亡母题

导  师: 卢铭君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死亡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哲学意蕴。本论文尝试从柏拉图灵肉分离及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哲学视角出发,分析西碧拉·列维查洛夫创作于2011年的长篇小说《布鲁门贝格》中的死亡母题。《布鲁门贝格》凭借无可比拟的想象力和出色的叙事技巧在德国文坛引起轰动,并在2013年的毕希纳文学奖中一举夺魁。小说架构在真实存在的德国哲学家布鲁门贝格身上,作者西碧拉·列维查洛夫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赋予了布鲁门贝格一头精神上的狮子,让其成为他生前和死亡后的最亲密的伙伴。除了布鲁门贝格本身,作者还同时叙述了布鲁门贝格身边的几个学生的故事:伊萨深陷对布鲁门贝格的爱恋幻想,自杀而亡;理查德由于对当时的德国心怀不满,对自身的生活也困惑重重,于是带着《存在与时间》流浪南美,却最终葬身异邦;性格古怪的汉西总是带着冷漠的面容,以生硬的语调朗读自己的诗歌。在让人们走出迷惘的呼唤中过于激动,不幸身亡;格哈德也许是生活最为正常的一位,但在一次获得极大成功的演讲之后,他也突发脑溢血而死。由此可见,有关死亡的意象始终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死亡”是柏拉图灵肉分离和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一个关键主题。柏拉图的灵肉分离是对死亡和灵魂的探究,而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使得死亡从生理、心理和经验上的解释中脱离出来,使死亡拥有了本体论意义,即分析死对领会生(此在的存在)有积极作用,对死的领会使此在从沉沦状态中醒悟过来。作品中主人公们对死亡有着不同的领会,布鲁门贝格在向死的过程中积极地进行自我筹划,尝试探索自我本真的存在,既不执着于过去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又不懦弱地逃避死亡,从而获得了最高的自我实现。与此同时,他也获得了精神的嘉奖——狮子的陪伴。他的灵魂从而得以进入更高的世界�

关 键 词: 列维查洛夫 布鲁门贝格 死亡母题 灵魂 安慰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林燊
作者 林伟
作者 周莹萍
作者 陆俊松
作者 黄志鹏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