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不可言说的言说——海德格尔语言思想研究

导  师: 冯尚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汕头大学

摘  要: “语言转向”1是20世纪发生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它是西方哲学从自身的古代本体论传统、近代的认识论传统转向到现代的语言本体论。其主流分支大致有三,分别是:分析哲学、现象学-解释学和现代语言学。在不约而同之下,它们共同走向了语言的现代转向,开启了人类向语言“巴别塔”的艰深努力。  作为现象学-解释学一支的集大成者海德格尔(以下简称海氏),尽管其一生始终走在探寻存在问题的路途之中,但“语言与存在”却是他思想的主题之一,这是他前后期思想一以贯之的引线。海氏通过存在论差异,彻底区分了存在者和存在。海氏的独特之处在于:与以往的哲学家侧重于追索“有”、“显”的存在者相比,他走向了一条迥异的道路,他偏向于求索“隐”“无”的存在。无论是前期的实存论语言观,还是后期的一系列非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语言探索,海氏都是在“隐”“无”的语言极限处思索存在。  本论文正是试图在存在论差异所揭示出“存在”的“显-隐”二重性视角下,尤其侧重于“隐”、“无”的视角来考察海氏的语言思想,并以此为基点来进入他对于语言揭示的可说与不可说的二重界面。分别通过“存在论差异”、存在之“无”如风、实存论语言观、语言与存在、语言的本质、大道之道说、诗与思等几个方面来强调其对不可言说的语言所进行的言说,突出海氏的语言之思所达到的语言极限处。  具体说来,在海氏思想之中,存在论差异应该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存在之真,二是存在本身。前期海氏偏重于存在之真的维度,从此在的生存论境遇出发,尤其是“畏”所启示下的生存“情绪”——“无”,借此超越西方形而上学,从而直达语言的不可言说的极限。但其前期的生�

关 键 词: 海德格尔 不可言说性 语言思想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刘习根
作者 姚正武
作者 雷晓敏
作者 崔晓飞
作者 张其学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