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类型形态学在有机更新方法中的应用研究

导  师: 田银生;黄慧明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理工大学

摘  要: 当下我国的城市化,逐渐由追求数量增长的快速扩张、野蛮生长的“增量规划”阶段转向追求质量提升的内向优化、精耕细作的“存量规划”阶段。“存量规划”就是以城市更新等方式,对“存量用地”及其上的“存量建筑”进行规划设计,调整优化功能,提升利用效率。虽然围绕“存量规划”较为广泛的学术讨论在近5年才逐渐展开,但其以城市更新为主的实践却是由来已久。实践与理论的脱轨,导致主流的城市更新方式偏离了优化提升的目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走向了其对立面:历史文化遭到破坏,城市问题加重,市民无法分享发展红利……要走出此般困境,就需要我们重新整理城市更新理论,并将它和广泛的城市更新实践重新结合起来。有机更新理论自1979年在什刹海规划研究中提出后,经过菊儿胡同、南锣鼓巷等一系列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与一系列规划实践方法。有机更新理论中的“有机”,既包含了整体思考,综合分析的关于思考的理论,也包含了化整为零,区别对待的关于实践的理论。这种整体、有机的城市观,正是当代中国城市建设所迫切需要的。令人惋惜的是,有机更新理论并没有被运用到更广泛的城市更新实践中,阻碍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有机更新对城市整体性的保持和延续的追求,体现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就是对城市形态的有机延续的追求。然而却缺少成体系的对城市形态进行研究和设计的实践理论。与此同时,类型形态学是对城市形态加以研究并应用到城市建设中的学科,两者直接存在天然的联系。类型形态学为建筑类型以及城市形态的研究提供了详细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为城市形态的延续和发展提供指引。类型形态学的思想和方法对有机更新理论具有补充作用。通过将类型形态学的思想和方法与有机更新结合起来,�

关 键 词: 有机更新 类型形态学 城市形态 建筑类型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蒋超
作者 司徒尚纪
作者 张战锋
作者 江伟涛
作者 陈锦棠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机构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