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彭进平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工业大学
摘 要: 微塑料(<5mm)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围绕着海洋为主题的微塑料污染研究已经广泛展开,但是对于大气环境和淡水湖泊中微塑料污染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论文对大气环境(东莞市)、湖泊表层水体(松山湖)和湖岸沉积物(松山湖)中的微塑料污染状况展开研究,并探究了微塑料在不同环境中的降解行为,主要结论如下: 大气环境(东莞市)中微塑料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所占比例分别为73%、14%、9%和4%;在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所布设的东城区(S1)、莞城区(S2)和南城区(S3)三个采样点中,大气降尘中微塑料和非塑料纤维的丰度分别为213±51、189±26和173±23particles/m2/day,结合红外光谱检测结果得出大气降尘中微塑料丰度分别为33±8、32±5和28±5particles/m2/day,平均丰度为31±7particles/m2/day。微塑料样品的表面上存在着吸附颗粒、沟槽、坑槽和剥落状的表面降解形貌,表明了所检测的微塑料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机械磨损和化学风化过程。 松山湖表层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主要形态类型为薄膜状、碎片状、泡沫状和纤维状,从微塑料的外观上来判断,松山湖区域内的微塑料的来源主要是次生塑料;微塑料的化学成分类型为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聚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和聚氯乙烯,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7%、36%、6%、9%和2%。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1.58±0.16至3.72±0.68items/m3,平均丰度为2.29±0.98items/m3;湖岸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范围在139±42至461±84items/kg,平均丰度为244±121items/kg;微塑料表面呈现出剥落状、线性裂纹状、颗粒氧化状、附着颗粒状、机械坑和溶液坑六种表面形貌,结合其红外光谱结果可知松山湖区域中的微塑料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