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高中新课标数学建模素养案例的普适性调查研究

导  师: 廖运章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州大学

摘  要: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是引领高中数学建模教育的航标.其将数学建模纳入六大数学核心素养,划分了数学建模核心素养水平,在提供的37个教学与评价案例中设有7个数学建模核心素养案例,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及其实施.但这些数学建模案例是否具有普适性,即是否适用于测评普通高中生的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目前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本文选取高中新课标的3个数学建模典型案例(脚长与鞋号问题、包装彩绳问题、体重与心率问题)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首先从情境、内容和过程三个维度构建高中数学建模核心素养评价模型,继而用之分析高中数学课标实验版与2017版所提供的相关案例,研究发现:实验版课标并无明示的数学建模问题,而新课标7个数学建模案例中有5个处于评价模型的最高层次(运用层次),数学建模素养要求明显提高,难度增大.同时,选取370名大学生、1827名高中生为被试,调查分析学生解答该3个数学建模典型案例的能力层次,探求数学建模案例的普适性.采用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该3个数学建模典型案例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偏低,难度较大,高中生、大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均为理解层次,由此推知该3个数学建模典型案例不具有普适性,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数学建模案例是为了帮助教师理解数学建模的教学与评价,而非普通高中生的日常学习;二是新课标的学业质量评价所针对的对象是高中毕业生,而非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三是新课标所提供的该3个数学建模典型案例均来自于难度较大的北京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对大学生、高中生的数学建模策略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解题策略方面,高中生与大学生各题目的倾向较为一致;在�

关 键 词: 数学建模素养 评价模型 普适性 项目反应理论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徐继林
作者 张庚
作者 曾玉平
作者 洪鹏花
作者 马艳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机构 广东科技学院
机构 广州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