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促进普法教育—公益广告中态度意义的多模态构建

导  师: 袁传有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普法语篇属于法律语篇的一种,是法律语言学的研究范畴。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搬发展迅猛,大众的审美及接收信息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传单、板报、横幅、海报等传统的普法形式比较单一、枯燥,难以引起大众的注意,如今已不再能够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对信息传播方式的要求。然而,新媒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视频、动漫、微电影等普法形式的出现,充分调动大众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来传播普法信息,使大众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普法体验。因此,关注此类普法形式,探究它们使用了哪些符号资源来表达法律态度,这些资源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以及它们如何与观众互动从而激发观众的法律态度、达到普法目的,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对于今后制作此类作品也可以提供一些意见,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态度是评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90年代评价理论诞生以来,就被广泛用于研究新闻语篇、对话及学术语篇等,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在语言中的评价,有较少研究关注多模态形式的评价体系,视频普法公益广告属于多模态语篇,其传达的是制作者的法律态度以及期望大众也能达到与其一致的法律态度。为此,为视频普法公益广告建立一个态度分析框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各大视频网站选取了24个普法公益广告,并利用多模态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了标注,这样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它们分别运用了哪些符号资源来表达态度意义,也可以看到它们如何与观众进行互动。此外,本文还借助了两种语音分析软件,分别用于消除背景音和得到频谱图及语音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分析的主观性,也是之前的研究所不曾有的。通过研究发现,语言毫无疑问是用来表达态度的主模态,没有语言,就缺乏理解意义的基础。然而身为多模态�

关 键 词: 普法 公益广告 态度意义 多模态语篇分析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崔山濛
作者 彭向敏
作者 叶琪
作者 仝丹丹
作者 杨慧清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