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热带亚热带地区秀体溞属种间杂交及模糊秀体溞种群遗传学

导  师: 韩博平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摘  要: 本文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分布广泛的秀体溞属(Diaphanosoma)为对象,利用中性遗传标记手段探讨其生物地理格局,分析隐种或杂交种存在的可能性;以中国分布范围最广的模糊秀体溞(D.dubium)为例,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开发其微卫星引物,结合线粒体分子标记分析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空间的遗传结构,探讨种群遗传分化的可能机制;同时结合空间信息,分析模糊秀体溞β遗传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贡献因子。共采集79个秀体溞种群用于种类多样性分析,2个种群来自欧洲的匈牙利,5个种群来自印度尼西亚,3个种群来自菲律宾,3个种群来自泰国,2个种群来自越南,2个种群来自柬埔寨,其余62个种群均来自中国。除以上79个种群外,另有54个模糊秀体溞种群都采自中国,用于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分析。我们首先用形态学的方法对亚洲地区秀体溞属展开物种多样性的分析,然后获得不同物种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与核基因间隔序列ITS2的序列,通过DNA分类检验与分子系统发生检验等方法来评估杂交对于线粒体与核序列不一致(mitonuclear discordance)现象的解释。通过自动条形码间隔探索(Automatic Barcode Gap Discovery,ABGD)、泊松树进程(Poisson Tree Processes,PTP)和广义混合Yule溯祖模型(Generalized Mixed Yule Coalescent,GMYC)三种不同的方法界定秀体溞的物种数目。对于COI序列,ABGD和GMYC描述出7个与形态学分类相一致的物种。对于ITS2序列,仅ABGD描述出7个与形态学分类相一致的物种。PTP对于两种序列数据集都不能恰当地界定物种。结果表明:(1)秀体溞中存在隐种;(2)扩增的所有个体中有6%出现线粒体与核序列不一致;(3)杂交是最可能解释线粒体与核序列不一致的原因;(4)存在潜在的杂交遗传物种。遗传多样性格局的分析说明,秀体溞不仅仅是在生态学角度,在进化角度上也扮演着热带Daphnia的重要作用。针

关 键 词: 秀体溞 杂交 微卫星 种群遗传学 种群结构 多样性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程代凤
作者 黄奕雯
作者 杨纯玲
作者 涂湘蕻
作者 林美杏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机构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