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时空聚集性探测及贝叶斯模型在疟疾中的应用及寨卡病毒rZEDⅢ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导  师: 彭鸿娟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南方医科大学

摘  要: 目的:疟疾作为最主要的蚊媒传染病,为全球的医疗卫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此外,新发蚊媒传染病不断涌现,寨卡病毒病在近十年内造成多次大流行,并在我国的一些沿海省份已经报道了多起输入性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方法:本研究首先对中国疟疾的三间分布做了描述性分析,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测疟疾空间分布热点区域以及局部聚集区域,再使用扫描统计量方法来探测疟疾的时间、空间以及时-空聚集区域。然后通过贝叶斯时空交互效应模型对坦桑尼亚疟疾的发病进行拟合,并探讨气象因素与社会因素对发病的效应及强度。最后,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镍柱纯化重组寨卡病毒包膜蛋白第Ⅲ结构域(rZEDⅢ),免疫小鼠,制备针对寨卡病毒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及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  结果:本研究发现在中国疟疾流行范围和强度均明显下降,且在2010年后逐渐转变为输入性病例为主;疟疾发病聚集区从海南、安徽、云南三省的聚集逐渐缩减至云南边境地区,聚集性发病的时间明显缩短,且我国的气象因素与疟疾的发病相关性急剧下降。  在坦桑尼亚大陆,疟疾流行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主要集中在东部低海拔地区,Ⅰ型贝叶斯时空交互效应模型显示出了最佳的拟合度(DIC=44136),提示疟疾的发病不仅易受温度(OR=1.034)、降雨量(OR=1.003)、风速(OR=0.9)和相对湿度(OR=0.998)等气象因素的影响,还受对数人口密度(OR=0.616)、疟疾确诊率(OR=0.997)等社会经济学因素的驱动。  截至目前,本研究已经筛选出三株能分泌针对寨卡病毒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Ig亚类鉴定发现均为IgG1,免疫印迹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发现,mAb10B4与自然状态下rZEDⅢ蛋白结合力最强,并且能结合病毒颗粒,可为寨卡病毒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支持。  结论:在中国,2010年后

关 键 词: 疟疾 贝叶斯模型 寨卡病毒 包膜蛋白第 结构域 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特性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孟阳
作者 时汶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