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抗战初期(1937-1940)香港学生爱国救亡运动研究——以香港“学赈会”为考察中心

导  师: 张棣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摘  要: 香港问题不仅是关系着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也是关系着香港能否利用“50年不变”的缓冲时期实现平稳过渡的关键性课题。纵观香港回归祖国20年,尤其近年来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冲突事件,其本质上还是一个“国家认同”问题。由于香港长期受英国的殖民统治和西方思想的影响,历史文化的割裂,使香港人缺乏对自身历史的认知,也缺乏对祖国的深刻认同。因此,香港的历史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香港学生是香港的未来。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中,香港同胞(尤其是香港青年学生),与内地人民荣辱与共,相互支援,反对封建压迫,反抗外国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共同抗击民族敌人,在历史上谱写了极其重要的篇章,体现了香港与祖国两地同胞的血肉联系,也深刻地反映了香港学生强烈的国家意识。今年(2017年)恰逢香港回归20周年,回顾和研究香港学生在近代历史上、尤其是抗战时期的爱国救亡运动,对于唤醒香港学生的爱国情怀、更好地服务于香港社会、服务于国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坚持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出发,以党的理论为指导、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以历史为依据,通过从历史考察、形势定位、党的影响三方面的系统梳理,阐明了抗战初期香港学生爱国救亡运动兴起的原因,重点关注和论述了在抗战初期香港沦陷前的香港学生爱国救亡运动,其中主要以香港“学赈会”为考察中心,深入探讨了“学赈会”组织发展、抗日宣传、募捐赈济、影响等情况,分析了“学赈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及其经验教训,尤其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发挥的功能作用。本论文也涉及部分与之联系紧密、相互影响的粤港青年学生合作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研究,从而揭示了香港学生在抗日战争中作用。抗战初期香港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标志着香港学生爱国救国意识空前觉醒,体现了香港学生群体史无前例的大联合大动员,这其中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有力的组织宣传,通过这段历史也说明战争状态下爱国主义的厘定没有模糊地带。同时,这段历史还启发今人必须要重视提高香港学生的国家和民族认同,要加强香港爱国传统和历史的教育,要加强香港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的爱国引导和培训,要加强香港学生的组织管理,要加强粤港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更多还原

关 键 词: [5198036]抗战初期 香港 学生运动 “学赈会”

分 类 号: [K265]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何薇
作者 尤云弟
作者 杜柳新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五邑大学
机构 惠州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