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抗战时期中共对乡村权力结构的改造——以晋东南革命根据地为中心

导  师: 江中孝;章扬定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摘  要: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为了适应长期抗战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敌后建立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并且在这些领导的根据地内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这些改革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对乡村权力结构的改造是这些改革中的一部分,本文以晋东南革命根据地为个案,来考察这种改造的过程,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共革命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同时也对当今乡村社会的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绪论中首先介绍选题缘起、意义及前人研究状况;其次,对基本思路、内容及创新与不足之处予以说明;最后对本文所使用的资料进行简略介绍。第一章,对抗战之前的晋东南乡村社会进行概述,指出抗战前晋东南乡村社会,在政治上,处于阎锡山的统治之下,地主、士绅阶层处于乡村权力结构的中心;经济上,各种势力对农村进行各种各样的剥削,晋东南农村普遍表现出贫困化的特征;同时,民间传统组织依然活跃于乡村社会之中。第二章,探讨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乡村权力结构改造的实践,指出在抗战初期,中共借助牺盟会,通过发展农救会等各种群众团体组织,在领导农民进行反对“坏官、坏绅”和推行合理负担的斗争中,对以乡绅为中心的乡村政权加以改造。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组织力量薄弱,且处于战争频发的环境下,再加上普通民众思想觉悟较低,对中国共产党及所组织的群众团体认识模糊等因素,这一时期的乡村权力结构并没有多大的改观。第三章,以中国共产党1941年在晋东南所进行的村选运动为切入点,指出此次村选运动虽然对晋东南乡村权力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乡村权力结构。第四章,对在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劳动英雄进行考察,指

关 键 词: 抗战时期 中共 乡村权力结构 改造 晋东南

领  域: [] []

相关作者

作者 夏蓉
作者 夏蓉
作者 沙东迅
作者 张泉林
作者 沈洪娟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