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中国14家医院住院分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乌司他丁对高氧诱导的新生小鼠肺损伤模型的疗效研究

导  师: 封志纯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南方医科大学

摘  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中国14家医院住院分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国内住院分娩早产儿RDS的发病率、病死率、并发症特点、发病高危因素及产前激素应用对早产儿RDS的发病率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分别分析2013年及2014年国内14家医院住院分娩的、胎龄≥24~<37周的全部早产儿资料。  结果:(1)早产儿发生率分别为9.7%、10.2%。(2)早产儿RDS发病率分别为16.1%、15.3%;早产儿RDS病死率分别为6.4%、10.5%,均高于非RDS早产儿。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RDS发病率越高。(3)早产儿中入院者分别占73.3%、85.9%。入院患儿中,RDS患儿主要并发症发病率均明显高于非RDS早产儿。(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胎龄<33周、出生体重<2500g、身长<40 cm、新生儿窒息为早产RDS发病的危险因素。胎龄<33周的早产儿中,男性、胎龄<28周、身长<40 cm、新生儿窒息为RDS发病的高危因素;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为保护因素。胎龄≥33周的早产儿中,新生儿窒息、剖宫产、前置胎盘是RDS发病的高危因素。(5)应用地塞米松的早产儿分别占43.3%及37.5%。胎龄<33周时,应用地塞米松的早产儿的RDS发病率、重度RDS发病率低于未应用地塞米松者;胎龄≥33周时,应用地塞米松者RDS发病率高于未应用地塞米松者。  结论:早产儿发生率与既往报道大致相同;总体及极早产儿、超早产儿救治存活率均较前明显提高;RDS患儿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胎龄<33周的早产儿RDS发病高危因素多为自身因素,产前地塞米松能有效减少RDS的发病率,并可改善预后;胎龄≥33周的早产儿RDS发病高危因素则多为围产期病理因素,产前地塞米松预防RDS作用不明显。  第二部分 乌司他丁对高氧诱导的新生小鼠肺损伤模型的疗�

关 键 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流行病学 乌司他丁 肺损伤 抗炎作用 抗氧化能力

领  域: [] []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对象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