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蔡显良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摘 要: 碑学兴盛于清中叶,又经包世臣、康有为等人推崇、拔高而风靡一时,对清末民国的书法影响颇深。 民国时期,由于科学考古的新发现以及印刷、通讯等技术的发展进步,又经包世臣、康有为“尊碑抑帖”等过激言论的刺激,再加上碑学自身存在的诸多缺陷等因素交织在一起,该时期书家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去审视碑学。诸如张宗祥、刘咸炘、沙孟海、朱大可、白蕉等一大批学者书家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全面地对传统碑帖进行反复考辨、推敲,并对碑版书法的“刀笔之辨”、“写、刻水准”、“拓本优劣”、“自然损坏”等因素进行细致入微的考察研究,进而对碑学以及包、康二人过激的“尊碑”言论提出了诸多不同看法,甚至是反驳意见。该时期书家也渐渐走上了“碑帖结合、取长补短”的创作道路。 民国书家对碑学的批评,不仅打破了康有为“凡碑尽好”的神话,对我们今天的书法学习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