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五代十国时期东南沿海儒释道教化研究——以吴越国、闽国、南汉国为中心

导  师: 王元林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摘  要: 五代十国是中国古代又一分裂时期,且时间短,政权多,是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但它作为唐宋变革中的过渡时期,对唐代社会向宋代社会转变的作用不可忽略,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这一时期的宗教,上承唐代儒释道等各教共同繁荣的局面,下启宋代以来我国宗教信仰逐渐世俗化的景象,在唐宋变革时期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选择这一时期的吴越、闽国、南汉三个国家,运用历史地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考察三国境内儒释道三教的发展状况,力求厘清宗教场所的分布状况及宗教教化的扩展过程,研究这三国的统治者在地域治理和经营方面对宗教的利用,并比较三国宗教政策的异同点,探讨不同宗教政策对各自辖境的影响。吴越、闽国、南汉的统治者为了政权的稳定,在治理辖境时,都是儒释道三教并用,重视宗教的作用,既礼遇儒者、进行各种儒家祭祀活动,又崇尚佛、道二教。这一时期,唐代的祭祀制度得到一定的延续,吴越、闽国、南汉的统治者在顺应南方社会及各个政权自身的需要而对唐代的祭祀制度进行了简化和变异,并重视对民间祠神的封赐,为后来北宋对民间祠神的大规模赐封奠定了基础;因佛教教义契合三国教化百姓的目的,故吴越、闽国、南汉三个国家扶持佛教发展,各国高僧辈出,佛寺林立,形成了杭州、福州、广州等几大佛教中心;道教也获得这三国统治者的扶持,得到一定的发展。在吴越、闽国、南汉的建国之初,各国统治者所奉行的宗教教化政策有助于政权的巩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三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闽国末代统治者利用宗教排除异己,自相残杀,最先灭亡;吴越国后期统治者仍能较好贯彻宗教教化功能,最终纳土归宋。而南汉后主昏暗无能,耽于享乐,过于沉溺于宗教的虚幻之中,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

关 键 词: 吴越国 闽国 南汉国 儒释道 教化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蓝武
作者 刘泳斯
作者 黎业明
作者 王美力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汕头大学
机构 五邑大学文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深圳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