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鱼类标志放流技术优化——以黄鳍棘鲷为例

导  师: 王学锋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海洋大学

摘  要: 鱼类增殖养护是人类应对渔业资源衰退所采取的积极措施之一,而标志放流是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科学开展的基础。当前鱼类标志放流关键环节缺乏系统研究,不同标志方法、标志鱼规格缺乏规范标准的对比方法。本文以我国重要增殖放流鱼类——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latus)为实验对象,在室内开展了传统标志技术(T型标志)的标志操作步骤优选研究,筛选出了最佳的标志操作组合。并进一步分析了适宜应用T型标志的黄鳍棘鲷苗种规格。此外,应用现代标志技术(超声波标志)开展了一种超声波发射器体外绑附新方法的可行性研究。实验结果为系统、高效地进行鱼类标志放流、促进鱼类增殖放流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提供了解决思路与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建立了基于多因素方差分析的鱼类标志放流关键步骤优选方法  采用多因素分析对比了标志过程中关键操作(麻醉与否、标志部位、植入角度)的生长率、存活率、标志保留率的差异。40d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标志操作对实验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麻醉与否对实验鱼的存活率影响极显著(P<0.01)。标志部位、植入角度对实验鱼的标志保留率影响显著(P<0.05)。优选出的最佳标志操作组合为麻醉,将T型标志以45°植入鱼体背鳍基前部肌肉(存活率95.56%、标志保留率98.89%)。并结合以往资料,提出了黄鳍棘鲷T型标志操作规范建议。  (2)评价了适宜应用T型标志的黄鳍棘鲷放流群体的规格  研究了T型标志对4种规格黄鳍棘鲷生长、存活、标志保留的影响,并采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拟合了标志鱼存活概率与初始体长之间的关系。40d实验结果显示,标志对7cm、11cm、14cm黄鳍棘鲷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各标志组的标志保留率较高,

关 键 词: 鱼类资源 增殖放流 型标志 超声波标志 黄鳍棘鲷

领  域: [] []

相关作者

作者 林道铭
作者 林梦笑
作者 牟凌云
作者 曲炳良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图书馆
机构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
机构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