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华南沿海典型海域甲藻孢囊地理分布及环境指示作用研究

导  师: 王朝晖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摘  要: 甲藻孢囊是甲藻失去鞭毛和游泳能力后,所形成的不动细胞。孢囊形成后会加厚细胞壁沉积于沉积物之中,进入甲藻生活史中特殊的休眠阶段。甲藻孢囊被认为是赤潮发生的种源,也是有毒有害甲藻全球扩散的载体。孢囊具有孢粉质壁,可在海洋沉积物中长时间保存,是海洋沉积物中重要的微化石群。沉积物中的孢囊可反映海洋环境变化历程,为追溯海区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海洋环境的变化提供有效信号。本研究在华南沿海的17个海域设置了94个采样点,其中包括广东沿海的柘林湾、汕头港、碣石湾、红海湾、大亚湾、大鹏湾、桂山岛、海陵湾、水东港、雷州湾和流沙湾海域,广西沿海的防城港和北海港海域,海南西北部沿海的海口港、马村港、洋浦港和八所港海域。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对甲藻孢囊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较为全面揭示了甲藻孢囊在华南沿海的地理分布状况,丰富了华南沿海甲藻孢囊地理分布信息;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绘制了甲藻孢囊在我国沿海的地理分布图;利用多种统计分析软件,研究了孢囊与海域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以及赤潮发生的关系,揭示了孢囊对海洋环境的指示作用;采集了柘林湾186 cm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孢囊的垂直分布以及生源要素、金属元素及沉积速率分析,揭示了近50年来柘林湾的环境变化,明晰了沉积物中孢囊集群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本研究揭示了甲藻孢囊对海洋环境的响应及其指示作用,研究结果对华南沿海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如下:(1)在华南沿海17个典型海域94个表层沉积物中共鉴定甲藻孢囊34种,其中自养型甲藻孢囊12种,异养型甲藻孢囊22种;对34种甲藻孢囊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并建立了孢囊图谱,丰富了华南沿海甲藻孢囊的多样性,为今后孢囊研究�

关 键 词: 华南沿海 甲藻孢囊 富营养化 生物地理分布 环境指示 赤潮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冯国荣
作者 许洁红
作者 侯小英
作者 蔡平
作者 孙廷林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地质系
机构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系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