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异质性制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历程的经验研究

导  师: 鲁志国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深圳大学

摘  要: 异质性制度是指同一种制度框架下不同区域制度实施强度和表现绩效的差异性与不均匀性。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统一的制度变迁框架下,各地尽管都实施了一系列共同的制度举措,但由于各地制度实施的力度、深度、广度以及本地对制度的吸收能力有所差异,造成制度实施的强度和表现绩效也有显著差异。这种异质性制度表现在影响本地区短期经济增长绩效的同时,也对本地区长期的经济增长方式塑造和经济增长效率提高形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衡量地区经济长期增长源泉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论述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区域异质性制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具体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宏伟的制度变迁历程,结合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制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基础路径,本文首先将制度划分为劳动增进型制度、资本增进型制度和公共供给型制度,然后通过代理指标的方式分别阐释这三种制度在空间分布上的异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围绕上述研究思路,全文主要从九个章节予以阐释:第一章为导论。重点介绍本文写作的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技术路径等内容。第二章为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从全要素生产率源起的经济增长理论入手,逐层剖析制度变迁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基本脉络。其中,不仅综述了经济增长源泉与全要素生产率概念的形成、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主要分歧及代表文献评析,而且分析了当前制度变迁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进展和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进展。第三章为中国制度变迁与异质性制度的形成。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度变迁的基本历程和研究思路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制度三分法维度,剖析了各地异质性制度表现的基本特征。

关 键 词: 全要素生产率 异质性制度 资本增进型制度 劳动增进型制度 公共供给型制度 收敛

领  域: [] []

相关作者

作者 张江洋
作者 朱殊洋
作者 唐松
作者 任晓怡
作者 唐瑶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