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城市传播视域下空间媒介与城市可沟通性建构研究——以深圳绿道为例

导  师: 潘晓慧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深圳大学

摘  要: “如何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的可沟通性,改善城市生活”一直是城市管理者以及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不同的学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解读,然而其关注的焦点不约而同聚焦到城市公共空间。然而传播学的结构功能主义研究路径普遍将现代社会理解为沿着时间线发展的有机体,认为媒介是社会有机体的一个组织,发挥功能服务于社会,使得媒介理解为社会的工具,将实体空间排除在“媒介”之外,对空间的理解更多的是非实体媒介构建的“虚拟空间”。而非结构功能主义研究路径将城市空间本身视为媒介,将传播视为人存在的方式,将传播与城市的关系理解为意义生成与互动展开,从人存在的角度理解传播,认为传播是主体间关系的建构,而空间的变化与发展也会创造新的社会关系与社会文化。本文沿着非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路径,将城市空间视为媒介,研究作为媒介的城市空间给城市可沟通性带来的影响。绿道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所占角色越来越重要,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绿道空间视为媒介,以城市传播为视角,结合空间以及传播学相关理论,以深圳绿道为案例,采取参与式观察法和访谈法,研究作为媒介的绿道是如何建构的意义和推进互动展开,以及这些意义对深圳及其市民带来的影响。本文在第四章和第五章结合参与式观察法、问卷法、深度访谈法和个案分析法以深圳的四条绿道为案例,重点分析作为媒介的绿道空间在意义生成和推动互动展开层面是如何发挥功能和作用,以及深圳绿道对深圳城市本身、城市居民以及城市形象各方面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发现,作为媒介与讯息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嵌入到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为城市人赋能,在满足人的日常性空间需求过程中传递城市�

关 键 词: 绿道空间 媒介 城市传播 可沟通城市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杜晓旭
作者 殷航
作者 胡涛
作者 黄清国
作者 黄文渊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广州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